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推荐 甲虎书评|《自卑与超越》说梦

甲虎书评|《自卑与超越》说梦

 

        甲虎图书批发网小编,今天推荐一本书,《自卑与超越》作者简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图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著有《儿童的人格教育》《自卑与超越》《神经病的形成》等。       《自卑与超越》内容简介:这本书以“自卑情结”为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阿德勒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思想。书中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它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如何自卑感以及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取得成就,同时阐述了教育、社交、爱情、婚姻等对人生的影响。阿德勒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

 

   

      《自卑与超越》图书目录:  

第一章生命的意义 / 002

第二章思想和身体 / 024

第三章自卑感和优越感 / 047

第四章早期的记忆 / 068

第五章梦 / 090

第六章家庭影响 / 115

第七章学校的影响 / 148

第八章青春期 / 173

第九章犯罪及其预防 / 188

第十章工作的问题 / 225

第十一章个体和社会 / 238

第十二章爱情和婚姻 / 250  

       甲虎批发图书网小编带你一起探讨一下第五章,梦 

每一个人都会做梦,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梦。  

古代对于梦的解释,往往倾向于指出梦的预知。

  从科学来看,这毫无根据。  

事实上人在梦中思维并没有清醒时理智,更不必提预知能力了。

  但我们也发现梦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与未来相关。  

如何正确认知人的梦?

弗洛伊德学派和个体心理学释梦的理论都是容易理解又合乎科学的。  

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弗洛伊德学派认为梦是可以科学地进行解释的,但其观点却很多都缺乏科学依据。  

譬如,将“意识”和“潜意识”对立,认为梦中的规律与白天思维规律完全不同。

  而事实上,二元概念应是可以相互转化而非简单对立,“意识”与“潜意识”亦是如此。   弗洛伊德学派认为梦的产生归因于性,这种观点将梦从人类正常活动中分离出来。

  他们认为梦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它只是人格的一部分。  

  因此,他忽略了科学心理学的前提——认清人格的一贯性及个体各种表现的一致性。  

弗洛伊德学派对“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做梦?”的回答是“为了满足个人没有实现的愿望。”

  但假如我们没有做梦或者忘了梦境或者对梦一头雾水,这种情况下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满足呢?   而如果梦能满足的只是梦中的愿望,那我们又为何要将梦境和人格相联系?  

个体心理学派与梦   以上的问题在我25年前刚刚开始研究梦时困扰着我。

  我认为,梦与现实生活并不对立,它们都在为了某种优越感的目标而努力追求。

  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早晨醒来时,我们可能将所有的梦忘记,但梦中的感觉却会保留下来,梦的目的也一定在留下来的感觉之中。  

梦的目的就是引起这种感觉。   一个人的感觉和他的人生态度相一致,梦中的思想和清醒状态的思想之间并没有很大悬殊,梦也并没有脱离现实。  

当我们睡觉时,我们的感官知觉仍然在工作却有了很大的弱化,现实的压力影响也会缩小。   当现实中没有尚未解决的问题时,人才会安稳沉睡,换言之,人存有压力,才会做梦。

  梦的目的就是对我们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支持我们的生活模式。

  我们的生活模式何时需要支持呢?   就是当它与现实和常识相悖的时候。

  当一个人不想用公认的常理去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在梦中表现出来。

    譬如他想要一夜暴富又不肯脚踏实地赚钱,就会在脑海中幻想暴富的场景:豪车,巨款,名利双收。   当梦醒了,留下的只有感觉。

  不愿被感觉所控制的理性的人就很少做梦。  

而合作能力差的人希望避开现实的要求就常常做梦。  

梦和常理是相悖的,梦是想在个人生活模式和当前所面对的问题之间建立联系,又不用改变生活模式的一种企图。  

在梦中,我们会欺骗自己,自我催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某种感觉,为我们清醒状态时候想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提供支持。  

由于梦中的人格与清醒时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在梦中找到自我欺骗的成分何在。  

这是梦的选择性,他选择一定的场景与事件。

  这种选择倾向与人生目标是一致的。    

梦的构成   梦的材料是从哪里获得的呢?   弗洛伊德强调:梦主要是由隐喻和象征构成的。   因为唯有这种非直接的表达可以避开常识的束缚。   隐喻让人充满想象,它会将两种毫不相干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感受。

  但必须注意:对一个在生命意义方面已经偏差的人来说,运用隐喻和符号来解决问题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例如,一个学生自信且有远见,想要通过某个考试。   考试前夕他梦到自己站在山顶之上。   梦境使之精力充沛、信心满满。   但事实上,他仍然是欺骗了自己,因为这自信并非源自现实的努力。  

梦是现实问题和生活模式之间的桥梁,梦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变化,但每一个梦都依照我们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反映出人生态度想要加强的一面。  

对梦的解释是属于个人的,我们不可能用公式来解释符号和隐喻。   我可以介绍一些典型的梦,让大家了解一下梦的意义。  

很多人做过飞翔的梦,它给人以轻松美好的感觉。

  梦中的我们勇敢无畏,不忘志向,克服困难追求优越感是那么容易。  

它们包含的问题是:“我该继续向前还是止步?”  

答案是:“我的前途必定一帆风顺。”   很多人做过坠落的梦。   这表示这个人心灵保守、担心失败。

  考试梦往往在暗示我们:你还没有对即将面临的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   每件事的象征因人而异,我们对于梦的考虑在于它留给我们的感觉,以及他与我们的生活模式之间的关系。   个体心理学的治疗目的就是增加个人应付生活的勇气,所以在治疗中,梦会慢慢变得自信积极。   一个忧郁症患者在痊愈之前做的最后一个梦是。  

“我一个人坐在长凳上。突然来了暴风雨。很幸运,我没有被袭击,我很快跑到了丈夫房间。然后我帮他在报纸的广告栏中找到了适合的职位信息。”  

在梦中,她和丈夫重归于好了。     不过事实上,她在梦中仍然是过份强调了独自生活的危险。   童年记忆和梦境都与人生模式、与人生一致,那么它们是否都是受着相同的人生态度支配呢?   有个女孩子说:“我曾经很喜欢看人家盖房子。”   我们猜测她是有合作精神的人。   虽然她不能盖房子,但她乐于参与其中,与人分担。   “

在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常常站在很高的玻璃窗前,现在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些玻璃窗的样子。”   玻璃窗很高,这是一种大小的对比。

  事实上,她个子较矮,所以才会特别注意事物的大小。  

让我们看看她的梦:   “我和几个人坐在一辆汽车里。”   看,她乐于合作,喜欢和别人在一起。   “我们开车到了丛林,一直到了深处。大家都下了车跑进树林。他们都比我高大。”   再次,大小之别。   “我们跑进了电梯,开进了一个十尺深的矿坑里。我想,如果我们出不去了,一定会死在里面了。”  

  现在,她感到了危险。   “我们最终安全出去了。”  

这里可以看出她乐观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善于合作,那么她一定是充满勇气、乐观积极的。   “我们在那里呆了几分钟,又坐着电梯出来了,接着跑回了车里。”  

我确认这个女孩有足够的合作精神,但是她想让自己再强大一些。  

在与人合作共同完成目标时,她的某些紧张情绪可以得到缓解。  

当现实照进梦境。   梦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某种感觉,为我们清醒状态时候想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提供支持。   人格在睡梦中比清醒时更为清晰,重视梦境吧,因为它可以让你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自己。      

 关于梦的解析,甲虎网小编说了很多,也不知道说明白了吗?多读书吧!图书批发,图书馆配,找甲虎,省钱更省力!欢迎需要批发图书的朋友来甲虎网,官方客服电话:400-888-4384,咨询还有好礼相赠!

最近发表
更多资讯
甲虎优势一: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甲虎优势二: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极速配货
甲虎优势三: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甲虎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400-888-4384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