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托妮·莫里森作品的后现代历史书写
收藏
评价
托妮·莫里森作品的后现代历史书写
商品编号:1997013
ISBN:978751615048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荆兴梅
出版日期:2014-11-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I712.074
页数:221
册数:1
大约重量:41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00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3.72 (4.9折)
原价:¥2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认为,怀特的新历史主义理论和哈钦的历史书写元小说,洞察到文学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学性,可以为莫里森研究提供广阔而新颖的理论视角。首先,莫里森将作品建立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强调历史对于当下存在的重要意义。她的每部小说都与美国黑人的重大历史事件相呼应,比如蓄奴制、南北战争、民权运动等等,这一切在强化莫里森作品后现代语境的同时,也使其小说的通俗性得到加强,从而超越晦涩难懂的后现代先锋派元小说。其次,莫里森采用精彩纷呈的手段,达到自我指涉、自揭虚构的目的。如运用不可靠叙述、多声部和多视角叙述、反侦探小说模式、魔幻现实主义等手法,揭示了文本中普遍存在的虚构特质,作为小说纹理的历史书写也随之失去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凸显了元小说的特征。再次,历史的阐释性和主观性暴露出社会权力关系和书写者的意识形态,历史书写实际上是政治角斗场。莫里森作品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意蕴,在消解宏大历史叙事的同时,彰显边缘化弱势群体的文化诉求,为黑人民族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忆重现”和莫里森的历史叙说(代序)
引言
第一节 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
第二节 琳达·哈钦的后现代主义诗学
第三节 托妮·莫里森小说的后现代历史书写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架构
第一章 虚构主题和创伤历史
第一节 《最蓝的眼睛》的虚构和真实
一 文学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学性
二 后现代戏仿和虛构主题
三 后现代反讽和身份建构
第二节 《秀拉》:历史记忆中的创伤叙事
一 创伤叙事 “记忆重现”和莫里森的历史叙说(代序)
引言
  第一节  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
  第二节  琳达·哈钦的后现代主义诗学
  第三节  托妮·莫里森小说的后现代历史书写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架构
第一章  虚构主题和创伤历史
  第一节  《最蓝的眼睛》的虚构和真实
    一  文学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学性
    二  后现代戏仿和虛构主题
    三  后现代反讽和身份建构
  第二节  《秀拉》:历史记忆中的创伤叙事
    一  创伤叙事
    二  疯癫和真理之间
    三  美国存在主义者
第二章  资本主义历史语境及其权力关系
  第一节  《所罗门之歌》的权力对抗和文化干预
    一  权力对抗:超越传统女性主义
    二  布鲁斯:实行文化干预策略
    三  浸润叙事:在历史中顿悟和成长
  第二节  《柏油孩子》的资本主义历史语境
    一  晚期资本主义异化本质
    二  从奴隶主到后工业资本家
    三  生态和伦理的双重救赎
第三章  历史书写中的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宠儿》的后现代黑奴叙事
    一  解读美国黑奴叙事
    二  本质主义批判:历史的重构
  第二节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中的《爵士乐》解读.
    一  消费主义:“进步”的时代浪潮
    二  消费神话的失落
  第三节  《天堂》的历史编码和政治隐喻
    一  文本的自我指涉特征
    二  美国例外论
    三  现实和理想、榜样和干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荆兴梅,苏州大学博士后,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