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病理学
收藏
评价
病理学
商品编号:1952329
ISBN:978703027482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红,钟学仪主编
出版日期:2014-07-27
开本:2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R36
页数:322
册数:1
大约重量:6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7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8.35 (6.5折)
原价:¥5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为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内容。病理解刮学部分重点阐述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的变化,病理生理学部分则重点阐述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变化。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每章都有案例、链接、重点提示、目标检测及其参考答案等,书后还附有实验实训指导。书中所配插图多为彩图,病变典型,印刷精美,使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和形象。
本书主要供高职高专护理(含涉外护理)、助产等专业使用,也可供临床医学,药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口腔技术等专业使用,还可作为在职人员的培训教材。
第1章 病理学概述
第1节 病理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第2节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3节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第4节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第5节 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6节 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2章 疾病概论
第1节 健康、疾病和亚健康的概念
第2节 疾病的原因和条件
第3节 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基本规律
第4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第3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1节 细胞、组织的适应
第2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 第1章 病理学概述
第1节 病理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第2节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3节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第4节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第5节 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6节 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2章 疾病概论
第1节 健康、疾病和亚健康的概念
第2节 疾病的原因和条件
第3节 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基本规律
第4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第3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1节 细胞、组织的适应
第2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
第3节 损伤的修复
第4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1节 充血
第2节 出血
第3节 血栓形成
第4节 栓塞
第5节 梗死
第5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1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2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发因素
第3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与分型
第4节 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第5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第6章 休克
第1节 概述
第2节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第3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
第4节 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第5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7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1节 水、钠代谢紊乱
第2节 水肿
第3节 钾代谢紊乱
第8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1节 酸碱平衡概述
第2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3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9章 炎症
第1节 概述
第2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3节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4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第5节 炎症的结局
第10章 发热
第1节 发热概述
第2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第3节 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方式及发热的分期
第4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变化
第5节 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11章 肿瘤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肿瘤的特征
第3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4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5节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6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第7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
第8节 常见肿瘤
第9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第10节 肿瘤的防治原则
第12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1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2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第3节 高血压
第4节 风湿病
第5节 心办膜病
第13章 心功能不全
第1节 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第2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第3节 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反应
第4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5节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14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1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2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3节 肺炎
第15章 缺氧
第1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第2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3节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4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5节 缺氧防治的病理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