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反思人格权理论、构建人格权体系、探讨人格权立法模式为目标,在证*格权、证伪一般人格权、辨析具体人格权概念基础上,提出我国人格权体系及人格权立法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人格权证成问题。即人格权的法理论证及立法确认。2.一般人格权概念的证伪。即一般人格权作为权利概念的证伪及作为法律概念的废除。3.具体人格权概念辨析。探讨具体人格权概念的内涵,阐明其在人格权体系中的非必要性。4.构建人格权体系。即分析、论证人格权的层次和范围。5.人格权的立法模式探析。即人格权进入民事立法的路径分析及模式选择。
绪论一、选题的动机与价值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三、有关问题的说明四、文献综述第一章历史篇:人格权理论的历史演进第一节人格权理论的思想渊源一、罗马法上人格概念的产生与缺陷二、自然法学说对人格权的阙如三、实证法上对人格权的承认与保护第二节人格权理论的确立一、国外人格权理论的确立二、国内人格权理论的确立第三节人格权理论演进中的基本概念一、人格权二、一般人格权三、具体人格权第四节人格权理论演进中的立法实践一、国外人格权立法实践二、我国人格权立法实践第二章现实篇:人格权理论现状评析第一节人格权体系之争一、传统人格权体系二、人格权体系新说第二节人格权权利属性之争一、宪法性基本权利说二、私法性民事权利说三、双重属性说第三节一般人格权性质之争一、权利说二、法益说三、法律条款说四、法律原则说五、人格关系说第四节人格权立法之争一、人格法益权利化问题二、人格权人法归属问题三、人格权法独立成编问题四、人格权列举及新型人格权保护问题第三章反思篇:人格权理论的理性思辨第一节人格权理论基本概念厘定一、人格权的证成二、一般人格权的证伪三、具体人格权概念辨析第二节人格权体系构建一、权利种概念的确定二、权利层次的设置三、权利种类与范围第三节人格权立法选择一、人格法益权利化二、人格权的私法确认三、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四、人格权列举及新型人格权保护五、人格权立法模式及路径选择第四章发展篇:人格权理论的未来展望第一节人格权理论的立法展现一、人格权法体系架构二、人格权法条文设计第二节人格权理论的未来发展一、人格权基本概念的调整与确立二、人格权动态变化与新型人格权保护三、权利冲突的发生与解决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李景义 男 1972年9月23日出生,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一级学科负责人。研究方向:民商法。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实务及对策研究》、国家林业局《林地征占用法律问题研究》等多项省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发表《票据质押的设立与效力——兼论设质背书的性质》《论防范金融危机的法律制度构建》等多篇A+、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学术论文。主要业务专长:民商法基本原理与实务、民事权利、侵权责任法理论与实务、合同法理论与实务、证据法理论与实务、司法实践与律师实务。黑龙江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仲裁委仲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