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笨孩子”也能成才、“坏孩子”也有魅力、“出格”的行为另有意义、叛逆的孩子不难教、好孩子“好”在哪里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视角
二、为何研究张爱玲的中英翻译
三、为何称张爱玲为离散译者
四、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五、研究问题
第二节 前人的研究成果
一、前人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研究成果
二、前人对张爱玲翻译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章节构架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三、章节构架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张爱玲的翻译
第一节 张爱玲的英中翻译
一、起点:上海(1941-1952年)
二、中转站:香港(1952-1955年)
三、终点:美国(1955-1966年)
四、本节小结
第二节 张爱玲的中英翻译
一、香港:1952-1955年
二、美国前期:1955 -1967年
三、美国后期:1967-1995年
第三章 张爱玲第一阶段的中英翻译:自我东方主义面貌的呈现
第一节 Naked Earth (1954)
一、Naked Earth的游历特质
二、对专有名词的翻译
三、对京剧《玉堂春》唱词的翻译
四、对粗俗语的翻译
五、中国人形象的再现
六、美国人/西方人形象的再现
第二节 Shame,Amah!(1962)
一、删减
二、对情节的改写
第三节 结语
一、张爱玲第一阶段中英翻译的自我东方主义之轨迹
二、张爱玲第一阶段中英翻译女性译者主体性之呈现
第四章 张爱玲第二阶段的中英翻译:女性译者主体的回归
第一节 The Golden Cangue (1971)
一、译文正文
二、注释的运用
三、本节小结
第二节 Sing-song Girls of Shanghai( 1995?)
一、译文正文
二、译注
三、删节
第三节 结语
一、张爱玲第二阶段中英翻译的女性主义翻译诗学
二、张爱玲第二阶段中英翻译女性译者主体性之呈现
三、张爱玲第二阶段中英翻译的反殖民主义倾向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张爱玲的中英翻译:一个艰难的主体体认历程
第二节 理论反思与总结
一、当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缺憾
二、当今后殖民翻译理论的缺憾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附录一 张爱玲中译英译作一览表
附录二 张爱玲英译中译作一览表
参考文献
一、张爱玲中英翻译作品
二、中文参考文献
三、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
王晓莺,女,江西永丰人。2010年获香港浸会大学翻译课程哲学博士,现于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任教。曾在TranslationQuarterly、《中国翻译》、《外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现阶段研究兴趣是:文学翻译、性别与翻译、传统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