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清代学术思想史的著作,为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所著。1920年,蒋方震写了《欧洲文艺复兴史》一书,请梁启超为之作序。梁启超觉得泛泛为一序,无以益其善美,不如取中国历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从中比较彼我短长,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于是,他借题发挥,对比中西文化,对中国近300 年学术史作了一番议论。哪知,下笔不能自休,短短几天功夫,竟成六万言之文,与蒋著的篇幅差不多,只好独立成书,名曰《清代学术概论》。《清代学术概论》全书涉及哲学、经学、史学、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文献学、佛学、美术、诗歌、历法、数学、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可谓气势磅礴,思路明晰,有如一气呵成,被后世研究者称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从初版以来,四分之三世纪过去了,它不仅仍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而且在学者中间,它的价值也不断上升,乃至成了清学史研究必备的经典性名著。
前言 逐鹿中原鏖战酣
第10军
一、冀南军区部队抗日烽火中诞生,为第10军前身;参加破袭战,使日寇心惊;挺进大别山,血战羊山集,令敌人胆寒
二、28师包围、进攻安庆,协助友邻渡江;29师随11军渡江,吴田铺全歼敌174师
三、渡江作战后休整,组建30师,完善部队编制:28师参加剿匪,保障江北安全,受到野司通报表扬
四、挥师西南,第10军所向披靡,连克数城,夜袭太和场,以少胜多,88团歼敌105师
五、竹园铺、岷江两战,连歼胡宗南王牌主力;新邛蒲之役,乱军之中取胜,全歼残敌
六、参加川南地区剿匪,分三步走,先清江北,后剿江南,再捉匪首,历时1年,清剿土匪12万余人
第11军
一、第11军由黄麻起义部队发展而来,抗击日寇,阳明堡一战炸毁敌机24架;反击国民党进攻,邯郸战役歼敌7700人
二、渡江战役,第11军以31师、33师为第一梯队,分从鸭儿沟、玉板洲渡江,突破敌人防线,以破竹之势勇猛挺进,一举全歼守敌
三、渡江之后,不给敌以喘息之机,向浙赣线追击前进,疾进1500余里,斩断浙赣线,歼灭大部逃敌
四、挺进川湘,第11军与友邻为左集团,连克咸丰、黔江等城,突破乌江,迂回宋希濂集团侧后,协同右集团围歼,打开川东门户
五、第11军各部分路前进,逼近成都、新津一线,切断敌人退路,协同友邻,全歼胡宗南集团
六、西南战役后,第11军参加地方建设,清剿川东地区,稳定川东形势
第12军
第13军
第14军
第15军
第16军
第17军
第18军
第19军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