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高激发振动--非线性和混沌的理论(第三版)》系统介绍如何运用李代数,李群的陪集空间表示方法,来研究分子高激发振动态的非线性动力学性质。书中并介绍相关非线性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如混沌,分形,准周期,共振,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等,以及这些观念在分子高激发振动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分子高激发振动--非线性和混沌的理论(第三版)》共有25章,从基本观念入手,由浅至深,从介绍动力学群的概念。
第三版说明
第二版说明
第一版前言
第1章分子的振动
1.1简正模
1.2莫尔斯振子
1.3二次量子化算符
1.4代数哈密顿量
参考文献
第2章动力学群的概念
2.1连续群
2.2陪集空间
2.3动力学中的应用
2.4分子振动和电子动力学性质在代数上的不同
2.5具体的表达第三版说明
第二版说明
第一版前言
第1章分子的振动
1.1简正模
1.2莫尔斯振子
1.3二次量子化算符
1.4代数哈密顿量
参考文献
第2章动力学群的概念
2.1连续群
2.2陪集空间
2.3动力学中的应用
2.4分子振动和电子动力学性质在代数上的不同
2.5具体的表达
2.6海森伯对应
参考文献
第3章非线性力学的一些概念
3.1混沌的普遍性
3.2一维映射
3.3周期3意味着混沌
3.4KAM理论
3.5庞加莱截面
3.6受力转子
3.7混沌的几何性与动力学性
参考文献
第4章su(2)代数的应用
4.1两个莫尔斯振子的耦合
4.2两个振动模体系之su(2)代数性质
4.3Jx,Jy,Jz作为SU(2)/U(1)空间的坐标轴和以Jy为轴做π/2旋转的物理意义
4.4海森伯对应和陪集空间表示之关系
4.5IT和J2+I2的动力学表示
4.6动力学的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非紧致su(1,1)代数的应用
5.1引言
5.2两个振动模体系SU(1,1)/U(1)10sU(1,1)/U(1)2的陪集空间表示
5.3su(1,1)与su(2)表示的对比
5.4数值模拟
参考文献
第6章su(3)代数的破缺及其应用
6.1su(3)代数的破缺
6.2数值模拟
6.3费米共振的su(3)代数表示
6.4强费米共振条件下的动力学
6.5半经典的不动点结构
参考文献
第7章su(3)代数的应用
7.1su(3)代数方法
7.2系数的拟合
7.3动力学性质
7.4陪集势能
7.5局域性、简正性的统计理解
7.6等同振动模的自发对称破缺
7.7大范围的对称和反对称性质
7.8作用量传递系数
7.9弛豫概率
7.10作用量的局域性
参考文献
附录拟合的能级和实验值之对比
第8章不对称分子转动的量子效应
第9章单摆、共振和分子高激发振动
第10章准周期、共振的重叠与混沌
第11章本征系数的分形结构
第12章乙炔C—H弯曲振动
第13章李雅普诺夫指数与乙炔C—H弯曲振动的非遍历性
第14章su(2)对称破缺下的氰化氘的混沌运动
第15章高激发振动态能级的有序归类及其物理背景:近似守恒量子数的存在
第16章单电子在多格点中的运动
第17章李雅普诺夫指数、周期轨迹作用量积分与量子化
第18章H函数在分子振动弛豫中的应用
第19章极端无理耦合的动力学阻塞
第20章Dixon凹陷的动力学意义
第21章解离、共振和动力学势能
第22章弯曲振动引致的过渡态混沌
第23章动力学势的方法:HCP,DCP,N2O,HOCI和HOBr的事例
第24章一些重要概念的综合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