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亚马孙》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博士对他在亚马逊雨林中极为独特而有趣的亲身经历的描述。作为第一位到南美洲热带雨林进行科学考察的中国人,作者在书中展示了他在亚马逊丛林生活19个月获得的大量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及观赏价值。
本书通过对妙趣丛生又险象环生的野性丛林的描述,展示了动物研究工作者执着的探索精神、细微的观察力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使人体会到“协同进化”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动物之间的生物链关系,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以及动植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协同进化的神奇。书中图文并茂,极富情趣,展现了一幅幅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的美丽图景。
原国家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特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被自然的博大美妙所震撼》,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优秀的科普图书,更是一本深具人文气息、探索精神、拓展视野的图文书。本书出版后,深获好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以及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2008年,王石加入该生态考察队伍。
本书特点:
· 震撼心灵之旅!王石加入生态考察队,每个人都该上的自然课!
· CCTV《走近科学》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携手推荐。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读者推荐!
· 彩图珍藏版,全实景科考珍贵照片、精美动植物手绘。
· 本书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大众喜爱的科普作品。作者张树义教授是国内少有的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学者,他笔下的生态科考科学工作,既趣味丛生也险象丛生。比如在神秘丰饶的亚马孙里,偶遇凶猛的美洲豹,如何追踪卷尾猴,与大蟒蛇较量,在生态站喂养可爱的蜂鸟,险些踩到毒蛇,逃离可怕的吸血蝙蝠,得了奇怪的几何皮肤病,甚至还有惊险的雨林迷路事件、温馨的认养小鸟故事……这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在张树义教授的笔下,仿佛重获生命,在书中展开了一幅幅美丽而壮阔的画面。
· 本书对亚马孙的介绍具体而详实,配有珍贵的实景照片、生态考察工作照片、手绘动物图片,对任何年龄层的读者而言都易读好懂,值得珍藏。本书真正呈现出了亚马孙这个特殊地理位置的生态特点,令无法亲身体验热带雨林的人,通过阅读本书,重获对大自然的敬畏,并学习到宝贵的生存、探险知识。
CH01 [ 奔向法属圭亚那 ]
靠着机窗俯瞰,蜿蜒的塞纳河变得越来越细小,飞机离开巴黎上空。
CH 02 [ 初入丛林,领教雨林的“雨”]
就这样,几小时的航程,身上的衣服是湿了干,干了湿,好一通折腾。
CH 03 [ 热带雨林,难以名状的奇特世界 ]
宝石蓝的蓝闪蝶在翩翩地飞来飞去;精灵般的蜂鸟簌簌地从身边飞来掠去;忽然出现一双大眼睛,原来是翠绿的藤蛇从树上探下光亮的脑袋……
CH 04 [ 告别现代文明,开始丛林生活 ]
亚马孙雨林有很多特有的动物,树懒、美洲豹、食人鱼、森蚺……想到很快要与这些生物面对面地生活,我感到一阵心跳。
CH 05 [ 第一个丛林之夜,在野兽的咆哮声中度过 ]
也许它们不会来生态站,况且即使来了也未必单单吃掉我这个远道而来的黄皮肤。
CH 06 [ 险些踩到毒蛇 ]
CH01 [ 奔向法属圭亚那 ]
靠着机窗俯瞰,蜿蜒的塞纳河变得越来越细小,飞机离开巴黎上空。
CH 02 [ 初入丛林,领教雨林的“雨”]
就这样,几小时的航程,身上的衣服是湿了干,干了湿,好一通折腾。
CH 03 [ 热带雨林,难以名状的奇特世界 ]
宝石蓝的蓝闪蝶在翩翩地飞来飞去;精灵般的蜂鸟簌簌地从身边飞来掠去;忽然出现一双大眼睛,原来是翠绿的藤蛇从树上探下光亮的脑袋……
CH 04 [ 告别现代文明,开始丛林生活 ]
亚马孙雨林有很多特有的动物,树懒、美洲豹、食人鱼、森蚺……想到很快要与这些生物面对面地生活,我感到一阵心跳。
CH 05 [ 第一个丛林之夜,在野兽的咆哮声中度过 ]
也许它们不会来生态站,况且即使来了也未必单单吃掉我这个远道而来的黄皮肤。
CH 06 [ 险些踩到毒蛇 ]
我急忙收住脚,低头一看,一条将近两米长的蝰蛇就在我抬起的脚下。
CH 07 [ 与美洲豹捉迷藏 ]
我一下子看清了它身体的后半部:是只美洲狮!惊恐、好奇和好胜心同时涌上来,交织在一起。
CH 08 [ 我的主要工作:追踪卷尾猴 ]
经过训练的卷尾猴当护士照顾病人,这些猴护士能开关电灯和电视,给病人换衣、梳头、洗脸,甚至给病人喂食。
CH 09 [ 遇到种蘑菇的切叶蚁 ]
切叶蚁对“菌园”的管理十分认真,特别是那些专门担任警卫工作的兵蚁,简直不敢离开一寸,生怕外来蚁入室偷窃。
CH 10 [ 蜘蛛猴向我进攻 ]
蜘蛛猴狂怒地吼起来,狠命地摇动树枝,紧接着以其特有的荡壁的移动方式朝我的方向腾跃而来。我岂敢再怠慢,拔腿就跑。
CH 11 [ 食蚁兽造访努里格 ]
一只食蚁兽自己来到生态站,它慢条斯理地踱来踱去,最后玩腻了,就爬上树干,头朝下呼呼地睡了起来。
CH 12 [ 金刚鹦鹉——美丽的大力士 ]
森林中许多棕榈树都结着硕大的果实, 这些果实的种皮通常极其坚硬,人用锤子也很难轻易砸开;而金刚鹦鹉却能轻巧地用喙将果实的外皮弄开,吃到里面的种子。
CH 13 [ 同事玛霞用友善的方式研究箭毒蛙 ]
的确,只要稍微动动脑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便会友善得多;而这个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人类手中。
CH 14 [ 亚马孙食鸟蛛
张树义,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我国第一个到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进行野外研究与考察的生态学者。
1994年获法国居里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
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资助,
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先后在Nature、Science、PNAS等杂志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在南极、北极、东非大裂谷、亚马逊热带雨林等全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