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为教育部大学视频课程录制的课件《中华文化二十讲》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部分内容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讲坛》等播出,以其为蓝本的无数场国学讲座在国内影响深广。书稿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入手,探索儒释道的思想精髓在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中的交融,阐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是一本读来轻松有趣,见解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读物。
本书既可供高校“中国文化概论”或“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大读者阅读、欣赏。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代前言
一现代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三次冲击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性格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一讲爱满天下的襟怀
一做人到做事:内圣外王
1三纲领八条目
2孔子的启示
二仁爱三层面:亲亲—仁民—爱物
1对亲人的爱
2对大众的爱
3对万物的爱
三五常仁为本
1道德重建:仁义礼智信
2何以出现诚信危机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代前言
一现代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三次冲击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性格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一讲爱满天下的襟怀
一做人到做事:内圣外王
1三纲领八条目
2孔子的启示
二仁爱三层面:亲亲—仁民—爱物
1对亲人的爱
2对大众的爱
3对万物的爱
三五常仁为本
1道德重建:仁义礼智信
2何以出现诚信危机
3爱是一种境界
4人性问题
第二讲民贵君轻的政治
一孟子的时代
1春秋无义战
2关于孟子的评价
3孟子的“不合时宜”
二民贵君轻——高倡民权,反对专制
1为弱者呼
2抨击暴君
三民主政治——国家大事,由民作主
1民本与民主
2古中国和古希腊的比较
四民生经济——平均地权,鼓励工商
1最务实的思想家
2孟子和商鞅的对立——孟商悖论
3反垄断
4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义
五仁政王道——义利之辨,两个视角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2王何必曰利
第三讲人生境界的追求
一儒者气象:圣人—大丈夫—君子
1圣人很难当
2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二极高明而道中庸
1下学而上达
2日日新,又日新
第四讲自强不息的奋斗
一善为易者不占
1文化的转向
2化神奇为腐朽
二《易经》的文化精神
1“通”的哲学
2“三才”:天地人
三君子居易以俟命
1有没有“命”
2尽人事,听天命
第五讲一个世界的取向
一中外比较:一个世界和两个世界
1宗教精神:希望在天国,不朽在彼岸
2人间情怀:只羡鸳鸯不羡仙
二实用主义:中国人的宗教心理
1为什么多神
2对神的二重性态度
三生死问题
1死生亦大矣
2不朽在人间
第六讲儒道比较
一日月交辉,儒道互补
1太阳的精神和月亮的精神
2儒和道的共同诉求
二道家和道教
1联系和区别
2怎样看道教的长生术
三儒道生命观的比较
第七讲老子的智慧
一老子和孔子
1神和人
2子中之子
3孔子求教和老子化胡
4世界级大哲学家
二老子的军事智慧:反战的老子
1善战者不怒
2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3兵者,不祥之器
4反战传统,好生之德
三老子的政治智慧:治大国若烹小鲜
1最早指出“马太效应”
2治大国若烹小鲜
3怎样理解无为
4政治家的等级
5关于愚民政策
四老子的人生智慧:柔弱胜刚强
1“老子心最毒”
2不
赵士林,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导。1954年生,吉林人。曾任东京大学特邀研究员、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为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著有《当代中国美学》、《李泽厚美学》、《心学与美学》、《中国的智慧》、《国学六法》等。讲课视频节目《中华文化二十讲》和《人人美学》入选教育部中国大学视频课程和精品课程。2004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此外,近年为社科院、北大、清华、人大、浙大等高校EMBA、MBA和中行、建行、工行、中国移动、中航集团等大型企业开设文化讲座,受到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