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山西省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生态系统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域,对芦芽山山地垂直带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碳、氮剖面分布特征、沿海拔梯度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分布特征及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针对长治湿地系统土壤碳、氮距离湿地水域距离远近的土壤碳氮库的水平分布特征、植被和土壤因子与土壤碳氮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湿地评价体系研究。
前言第1章土壤碳、氮库研究进展1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库研究1.1 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1.2 森林土壤氮素及其影响因素2 湿地土壤碳、氮前言第1章土壤碳、氮库研究进展1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库研究1.1 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1.2 森林土壤氮素及其影响因素2 湿地土壤碳、氮库研究2.1 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2 湿地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影响因素3 研究基础及项目研究意义第2章芦芽山典型植被土壤有机碳、氮剖面分布特征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1.1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1.2 研究方法2 典型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剖面特征2.1 土壤容重的剖面特征2.2 土壤质地的剖面特征2.3 土壤含水量的剖面特征2.4 土壤pH值的剖面特征3 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氮剖面分布特征3.1 土壤全氮含量剖面分布规律3.2 土壤氮储量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4 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4.1 土壤有机碳含量剖面分布规律4.2 土壤有机碳储量剖面分布差异5 土壤C/N的剖面分布特征6 讨论6.1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剖面分布特征形成机制探讨6.2 有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6.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7 结论第3章芦芽山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沿海拔梯度变化规律研究1 研究方法1.1 取样方法1.2 数据分析2 土壤有机碳含量沿海拔梯度分布规律2.1 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2.2 土壤有机碳与海拔之间的关系3 土壤全氮含量沿海拔梯度分布规律3.1 土壤全氮含量特征3.2 土壤全氮与海拔之间的关系4 土壤C/N含量随海拔梯度分布规律4.1 土壤C/N含量特征4.2 土壤C/N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第4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1 研究方法1.1 样地基本情况1.2 取样方法1.3 分析测试方法1.4 数据分析2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性2.1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描述性统计2.2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半方差函数分析3 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异质性3.1 土壤全氮含量的描述性统计3.2 土壤全氮含量的地统计学分析4 讨论5 结论第5章长治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分布特征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1.1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自然概况1.2 研究方法2 湿地公园土壤有机碳、氮水平含量及分布特征2.1 土壤有机碳水平含量2.2 土壤有机氮水平含量2.3 土壤pH值的水平含量2.4 土壤全磷的水平含量2.5 土壤含盐量的水平含量2.6 土壤有机碳、氮含量水平分布特征3 土壤理化因子对有机碳、氮的影响3.1 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的关系3.2 土壤理化因子与有机碳、氮相关分析3.3 土壤理化因子与有机碳、氮回归分析4 主要研究结论第6章湿地土壤有机碳、氮与植被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1 研究方法2 不同水分梯度下植被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性3 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4 植被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氮的回归分析5 主要结论第7章基于土壤碳、氮过程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管理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概述1.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概念及内涵1.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3 湿地健康评价方法研究1.4 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2 研究方法2.1 实地调查取样2.2 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模型2.3 层次分析法2.4 综合指数法2.5 调查问卷法3 长治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的构建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3.2 长治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框架4 数据来源及指标诠释4.1 实测数据来源及对应指标诠释4.2 间接数据来源及对应指标诠释5 长治湿地公园综合评价结果5.1 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5.2 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的确定5.3 综合评价6 主要结论参考文献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