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小说中有一群被环境牢困、有些麻木又安于现状的小人物:遭人讪笑的王大姊、可怜的团圆媳妇、寄食的有二伯……但是萧红并不只是要渲染底层的苦楚。在第七章中,她浓墨重彩地描写父代母职、自食其力的磨倌冯歪嘴子,凸显卑微者人性可敬的一面。
《呼兰河传》校订记一章海宁
第一章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第二章
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的盛举..
第三章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第四章
一到了夏天,蒿草长没大人的腰了,长没我的头顶了
第五章
我玩的时候,除了在后花园里,有祖父陪着,其余的玩法,就只有我自己了
第六章
我家的有二伯,性情很古怪
第七章
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呼兰河传》校订记一章海宁
第一章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第二章
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的盛举..
第三章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第四章
一到了夏天,蒿草长没大人的腰了,长没我的头顶了
第五章
我玩的时候,除了在后花园里,有祖父陪着,其余的玩法,就只有我自己了
第六章
我家的有二伯,性情很古怪
第七章
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尾声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画《呼兰河传》-侯国良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道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