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共三十二篇,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六篇,或系其弟子所记。其中阐述自然观的,主要有《天论》;阐述认识论的,有《解蔽》;阐述逻辑思想的,有《正名》;阐述伦理政治思想的,有《性恶》《礼论》《王霸》《王制》等篇。《非十二子》是对先秦各学派批判性的总结。《成相》篇以民间文学形式表述了为君、治国之道。《赋篇》包括五篇短赋,是一种散文赋体,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注本有唐杨絫《荀子注》、清王先谦《荀子集解》等。本次整理以南宋淳熙唐仲友台州公使库刻本为底本,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整理者对原文进行了精细点校,并在导言中全面梳理了该书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时代价值、版本流传情况等,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理想的阅读版本。
导言
整理说明
荀子注序
卷一
劝学篇第一
修身篇第二
卷二
不苟篇第三
荣辱篇第四
卷三
非相篇第五
非十二子篇第六
仲尼篇第七
卷四
儒效篇第八
卷五
王制篇第九
卷六
富国篇第十
卷七
王霸篇第十一
卷八
君道篇第十二
卷九
臣道篇第十三
致士篇第十四
卷十
议兵篇第十五
卷十一
强国篇第十六
天论篇第十七
卷十二
正论篇第十八
卷十三
礼论篇第十九
卷十四
乐论篇第二十
卷十五
解蔽篇第二十一
卷十六
正名篇第二十二
卷十七
性恶篇第二十三
君子篇第二十四
卷十八
成相篇第二十五
赋篇第二十六
卷十九
大略篇第二十七
卷二十
宥坐篇第二十八
子道篇第二十九
法行篇第三十
哀公篇第三十一
尧问篇第三十二
孙卿书录
荀子后序
《经籍访古志》荀子跋
重刊宋台州本荀子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