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经过十多年的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知识量的膨胀和学时限制之间的矛盾,提出基于“学习理论”的解决思路,创造性地构建七层逐次递进的电子工程学科核心概念体系,并将其统一在“信息载体与系统的相互作用”这一整体架构之下。基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知识架构与核心概念体系,建立了以10门专业核心课为主体的必修课程群,以及由专业限选课和其他学科基础课组成的自主发展课程群,同时创建了包含专业导引层、核心基础层、综合系统层、前沿贯通层的分层式实验教学体系。
本书总结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和发展成果,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动中国和全球电子信息学科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的师生,以及教育界相关人士,如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等参考使用。
第1章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案
1.1教学改革思路
1.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1.2.1培养目标
1.2.2培养要求
1.2.3课程设置与基本学分要求
1.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选课指导
第2章因材施教"培养项目
2.1总体目标和培养方式
2.2光电子方向
2.3"人工智能+系统"方向
2.4集成电路方向
2.5未来通信方向
第3章专业核心课
3.1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2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
3.3数据与算法
……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源于1932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组,1952年建系,始称“无线电工程系”,1958年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1989年更现名至今。建系以来,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建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现下设6个研究所,涵盖了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复杂系统与网络等研究领域,学科全、综合性强;建成了完整的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的培养体系,构建起了世界领先的覆盖两个一级学科核心概念的新课程体系,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亦工亦理、教研并重的办学理念,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以及团结务实、学术自由、追求卓越的文化传统;在国际专业排名中进入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