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忽已晚,灯火要人归》
1、主题契合时下潮流,既培养孩子对家的爱,也教给父亲如何与孩子相处。
随着《人世间》等电视剧的热播,家庭温情与家教传承又一次成为热题,并且深入了更年轻一代人的精神世界中,有了更广泛的受众。本书围绕这一命题,不仅展现作家丰子恺先生的个人魅力——处世为人的赤子之心与豁达之观,还深入到他独特的家教观,以及对家庭深沉丰沛的情感中,强调了家庭的温暖。丰子恺作为一名父亲,几乎爱子成痴,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能充分欣赏孩子的童真与童趣,并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的创造力,与他们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相信这是许多年轻父亲都需要学习的一点,而年轻的妈妈们也可以选择这本书作为对丈夫的“启迪”与“投资”。
2、书名适应的读者群范围更广,有节日气氛
书名前半句取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一句,后半句摘自姜夔的词“一年灯火要人归“,整体偏向古典深沉。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青年到达一定年龄之后,对家庭的依赖感基本是逐年递增的(这也正是《人世间》等热播电视剧能打动90后观众的原因)。因此这本书能给读者的年龄区间留出更大的空间。书名中特殊的语素“岁月”“晚”“灯火”“归”等与节假日的思乡主题也非常契合,可以在不同的节日进行主题的深化与发展。
3、内外双封,风格迥异。
外封使用手感温润有纹路的大地纸, 整体框架参考旧上海颇具民国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凸显“家”的稳定不迫感。框架内由远及近镶嵌丰子恺的三幅小画,将家庭生活的温馨定格与具象化,并缀以杏橘和水仙黄色,增加明亮的记忆点。
内封用纸顺滑,有意铸造简单明快的生气,更能让人联想到除夕的阖家欢乐、元宵节的灯火恢弘,以及许许多多因节假日而到来的陪伴。
4、赠品走心,充满怀旧童趣。
藏书票随机赠送一枚(共两枚),可粘贴于扉页并署名作纪念,也可当作书签使用,是足以辅配安闲时光的美物。
连环画小折页内容是罕见的丰子恺四格漫画,怀旧感十足的折页展开抖落,让捕捉儿童世界观的过程变得有趣而特别。
5、装帧精美,适合亲子共读。
丰子恺高清彩插数量多达30幅,文前与文中皆有;全文双色印刷,每篇配有精美小图,适合亲子共读。
《人间烟火,抚人心》
如何过好每一天?过出圆满自在的一生?
本书精选汪曾祺42篇文章,从生活的五个不同侧面反映汪曾祺的快意人生:读一本好书,吃一顿好饭,看一片好风光,认识一些草木虫鱼 ,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平凡的我们顿觉行走在喧嚣红尘,虽然有疲疲累累,却更有生活的千般可爱,万种风情。
一草一木,一食一味,人间值得。
《岁月忽已晚,灯火要人归》
一 做父亲
给我的孩子们 002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007
儿女 013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018
做父亲 024
送考 028
南颖访问记 035
二 天真世界
华瞻的日记 042
儿童节前夜 048
洋蜡烛油 053
竹影 059
爸爸的扇子065
尝试 071
蛙鼓 076
翡翠笛 083
三 家人和乐
种兰不种艾 090
初步 095
喂食 100
铁马与风筝 106
芒种的歌 112
贺年 118
葡萄 125
寄寒衣 131
穷小孩的跷跷板 137
四 认识世间相
晨梦 142
儿戏 145
世间相 148
实行的悲哀 159
幸福儿童 164
蜜蜂 168
忆儿时 171
梦痕 178
五 美与同情
蝌蚪 186
有情世界 195
视觉的食粮 201
美与同情 214
山水间的生活 219
胡桃云片 223
甘美的回味 227
学会艺术的生活 234
《人间烟火,抚人心》
辑一 一本好书, 无限人生
002 开卷有益
005 谈读杂书
007 《晚饭花集》自序
013 人之相知之难也——为《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接》而写
017 日子就这么过来了——徐卓人小说集《你先去彼岸》代序
023 《菰蒲深处》自序
026 一个过时的小说家的笔记 ——曾明了小说集《风暴眼》代序
033 又读《边城》
041 推荐《孕妇和牛》
043 《独坐小品》自序
045 忙中不及作草
050 《草花集》自序
052 美——生命——《沈从文谈人生》代序
辑二 日日三餐, 慢品生活
贴秋膘 060
手把羊肉 063
故乡的野菜 065
菌小谱 070
萝 卜 075
豆 腐 080
干 丝 088
昆明菜 090
辑三 山河远阔, 人间烟火
102 翠湖心影——昆明忆旧之一
108 皖南一到
116 四川杂忆
129 沽 源
133 初访福建
142 泰山片石
157 初识楠溪江
辑四 草木虫鱼, 万物皆美
花 170
云南茶花 176
紫薇 179
果园的收获 183
果园杂记 187
岁朝清供 190
草木虫鱼鸟兽 193
昆虫备忘录 198
辑五 按住当下,万般自在
204 我是一个中国人 ——散步随想
210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创作生涯
214 生活·思想·技巧——在张家口市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227 关于作家和创作
239 文章余事
245 美在众人反映中——老学闲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