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铁路、公路、绿洲、文化遗产、沿海设施等不同类型风沙防治问题,以沙漠治理路径为研究对象,从风沙灾害背景和科学家的沙漠考察为切入口,系统介绍高寒、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等不同地区风沙灾害治理模式及其主要治理技术,分析其科学性、时代性和现实意义,为新时代我国荒漠化防治及其治理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绪论 中国沙漠与沙漠治理
第一部分 科学治沙篇
第1章 以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段为代表的沙漠铁路治沙模式
第2章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为代表的沙漠公路治沙模式
第3章 以青藏铁路格拉段为代表的高寒地区铁路风沙防治模式
第4章 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沙漠戈壁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治沙模式
第5章 以华南沿海为代表的海岸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与防治模式
第6章 以策勒为代表的沙漠绿洲治沙模式:流动沙漠绿洲防沙体系建设
第7章 以莫索湾为代表的固定半固定沙漠绿洲治沙模式:干旱区近自然人工防沙植被建设
第8章 以临泽为代表的沙漠绿洲治沙模式: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9章 以科尔沁沙地奈曼旗为代表的沙漠化防治和土地利用模式
第10章 以黄淮海平原为代表的沙地改造利用治沙模式
第11章 以库布其沙漠为代表的“产、学、研”结合沙产业开发治沙模式
第12章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代表的绿洲防护林与沙产业相结合的防沙治沙模式
第13章 以毛乌素沙地为代表的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与开发模式
第二部分 典型案例篇
第14章 兰考县“贴膏药、扎针”沙丘治理
第15章 塞罕坝机械林场植树造林治沙止漠
第16章 山西右玉“六注重”防沙治沙
第17章 宁夏从“治沙”到“用沙”蹚新路
第18章 陕西定边“公司+农户+基地”治沙又致富
第19章 古浪八步沙林场荒漠化防治
第20章 阿克苏柯柯牙大型防风固沙林
第21章 山南市“生态化治沙,产业化扶贫”防沙治沙
第22章 陕北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防沙治沙
结语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治沙经验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屈建军,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二级研究员,甘肃省风沙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林业局第三、四次全国荒漠化与沙化监测专家顾问组专家,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和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等。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防沙治沙标兵、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等荣誉称号。
曾凡江,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新疆荒漠植物根系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得“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祝魏玮,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新闻联络处处长、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