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研究诗学的专著,对诗的诗眼、空间、意象、意境、境界等诸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辨析颇具新见。本书对“诗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见解,认为诗的本质是意境,并通过系统的论证强化了这一观点,又进一步将意境比作诗歌的基因,强调没有意境则无法构成真正的诗歌,从而对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作出了明确界定。这一理论贡献在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语言表达通俗易懂,论述生动有趣,是一部具有推荐价值的作品。
诗的对话集
对话之一关于本书要解决的问题
对话之二对于诗,你倾向于什么风格
对话之三《关雎》与《蒹葭》的艺术比较
对话之四《二十四诗品》之我见
对话之五《沧浪诗话》的巨大影响及其局限性
对话之六叶燮《原诗》中对诗的妙处之论,应该怎样理解
对话之七小说与诗中人物形象的差异伴
对话之八抒情散文与抒情诗的区别血义
对话之九对于各种诗话,应该怎样去研究
对话之十关于“隔”“不隔”与“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对话之十一对“有无我之境”的批评是否过分了
对话之十二王国维诗词论的成就与缺失,孰轻孰重
对话之十三意象、意境、境界之区分
对话之十四“诗眼”之说辨析(上)
对话之十五“诗眼”之说辨析(下)
……
张炳煊,1937年生于广东中山县沙溪区冲头村。1959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1964年毕业留校,任政治辅导员、写作课教师;1980年参加《写作》杂志创刊,任编辑部党支部副书记兼第一编辑室副主任,后任《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编审,武汉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合著出版教材多部。2012年出版《意境文气的阐释及其他》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