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团队近二十年来对北极岛屿生态地质学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总结,包含了一系列全新的发现,如首次发现鸟类在新奥尔松的登陆时间和全球性冷事件导致北极钝贝的消亡,提出了北极岛屿煤矿开发和远距离传输导致的污染元素的环境暴露以及应用有机质识别加拿大原住民的迁徙记录等,深入讨论了不同地区古海蚀凹槽沉积物及其生态与环境意义,识别冰川活动的过程与生产力以及人类文明对环境的影响。本书图文并茂,结构清晰,从基本原理、研究目标出发,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框架,阐述了系统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北极岛屿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
本书弥补了生态地质学研究的北极空白,可作为从事全球变化研究工作者的参考资料,对于海洋、地质、环境和生态领域的研究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作为相关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和教材。
前言
第1章全新世生态地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1.1生态地质学概述
1.2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概述
1.3南海岛屿生态地质学概述
第2章北极生态地质学研究进展
2.1格陵兰生态地质学研究进展
2.2北大西洋生态地质学研究进展
2.3斯瓦尔巴地区古生态研究进展
第3章全新世北极岛屿生态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目标和内容·
3.1研究地区和研究意义
3.2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3.3研究内容
第4章新奥尔松古海蚀凹槽中的鸟粪土层与冰水沉积
4.1古海蚀凹槽及其沉积层的发现
4.2新奥尔松古海蚀凹槽沉积层的3个阶段
4.3新奥尔松古海蚀凹槽中沉积层的年代学
4.4新奥尔松海蚀凹槽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来源
4.5鸟粪标型元素组合的识别
……
孙立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地质学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加了南极考察、首次北极考察和南海西沙考察。独创的企鹅考古法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评为“科技攻关优秀成果”,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开创了“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研究方向,出版《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和《南海岛屿生态地质学》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