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产生过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创造了辉煌的中华农业文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201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在征求全国各学科领域众多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遴选出88项中国古代重大的发明创造。其中农业方面尤其亮眼,占到了总数的15之多,既包括了水稻、粟、大豆、茶叶、竹子、柑橘等重要农作物的驯化和栽培;也包括了猪、家蚕等重要农业动物的驯化和饲养;还有一些重要的农作方法被入选,如二十四节气、多熟种植、温室栽培、分行栽培(垄作法)、杂种优势利用等;甚至还包括了翻车(龙骨车)、灵渠、都江堰等重要的农田提水工具和著名的水利工程,真可谓群星璀璨、精彩纷呈。在我国近万年的农业发展历程中,广大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创新,在人类发展进步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不仅把许多野生的动植物驯化成为家养动物与栽培植物,还通过改进栽培条件、人工选择、杂交育种等创新实践,培育了大量的农业动植物优良品种,发展了农业工具、改土施肥、农田灌溉等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养活了占世界15以上的人口,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第一篇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与特色//001
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开创性、连续性和辉煌成就//002
二、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知识特点和研发特色//010
第二篇 中国古代选种育种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就与启示/018
一、中国古代驯化动植物的巨大成就//018
二、中国古代人工选种和育种技术及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认识//021
三、中国古代的杂交育种技术及杂种优势的利用 // 024
四、中国古代植物嫁接技术的发明//025
五、中国古代选种育种研究留给我们的启示//026
第三篇 中国古代改土施肥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就与启示 // 028
一、中国古代对土壤与作物裁培关系的认识/ 028
二、中国古代农家肥的发明与施肥技术的进步 // 030
三、中国古代对"土壤肥力与作物营养"的理论思考//034
四、中国古代施肥改土研究留给我们的启示//038
……
杨剑波,男,1957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研究领域:植物生物技术、辐射生物学。1986-198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修植物生物技术。1988-1991年,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国家植物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从事客座研究。1993-1997年在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生物物理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历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和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原子能农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理事[3],兼任《核农学报》顾问、《中国水稻科学》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