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第31辑,分为“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专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研究、电影史、电影与城市、电视研究、类型与个案、微短剧研究七大专题,如聚焦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关于电影学话语体系重构的几个问题》《新文科建设下中国电视学学科发展的新驱动、新任务、新范式》等,又如《表达作为主体的自我:建构及超越文化圈层的马来西亚电影》《迈向“少数电影”:伊朗新电影与社会—现实主义》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研究等,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中外影视文化理论的主流话题和前沿问题,系统地展现了当前电影电视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向。
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
关于电影学话语体系重构的几个问题
新文科建设下中国电视学学科发展的新驱动、新任务、新范式
传媒艺术学发展论要(2010-2025):学科、研究与教育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研究
表达作为主体的自我:建构及超越文化圈层的马来西亚电影
游魂的世界图景:米歇尔·格拉沃格纪录片述评
迈向“少数电影”:伊朗新电影与社会一现实主义
电影史
早期美国华裔影人的国族认同与文化寻根
“孤岛”时期新华影业公司商业运营机制之探微(1937-1942)
世界现代性:美国电影中的帝国想象
中国体育题材影片民族国家意识的变迁
——以《女篮5号》《沙鸥》《夺冠》为中心
电影与城市
城市的掠影与透视
电影之城:新时代上海电影的三重面向
从历史符号到当代生活:新时期中国电影中的西安
电视研究
国产剧与“游戏”元素组合的三种模式及其诠释中国文化的方法路径
中外电视节展的类别、组织机制与形态研究
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机制的环境与多维度创新
价值传播与视觉建构:金鹰奖获奖电视广告片评述
音乐与表演:多重功能下的艺术表达
类型与个案
新世纪中国婚恋电影伦理研究
雪豹与喇嘛的双向生态凝视
——评万玛才旦电影《雪豹》
数字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微短剧研究
故事的危机:微短剧的叙事语法与文化表征
西西弗斯之谜:微短剧情感结构及文化反思
网络微短剧的生态逻辑与文化反思
赵卫防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导师、研究员、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生于1967年8月,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攻读本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学广播电视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团委书记、文化部团委常委等职,多年来从事影视史论特别是港台电影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多次赴港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