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离不开文献,故关于文献本体之研究,是为其他研究之基础。而“地方”作为观察文献的视角之一,在文献本体研究中尤为重要,撮其大端约略有三:一是地方文献可呈现地方文化之特色与菁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产生促进作用;二是推动文献研究在“点”的基础上向“线”和“面”拓展与普及,即以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载体-古籍而论,被学者开发利用的仅是少数,而追溯地方文化根脉离不开古籍,多数古籍也只有置于“地方”视角才有意义;三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补充新的知识与智慧,具有地方意义的文献也可能有更普遍的意义,但这需要不断地发掘研究,才有可能修正既有认知。
採素争鸣
试论地方文献工作的中道观
方志研究
20世纪60年代图书馆界方志抄藏活动初探
——以南大图书馆与全国各地图书馆之间的方志抄藏活动为例
清代京畿地方志研究回顾及展望
明清以来滇黔地方志语言材料研究述评
方志所见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心态结构研究
元大司农卿郝彬在旧方志中的记载失实
——兼论部经在冀寓居地
《玉华洞志》初探
乾隆十年《宝坻县志》编纂特点探析
典籍研究
清初写实小说《海角遗编》版本流变考
王致远《开禧德安守城录》成书流传考
沈德符的“记忆宫殿”
——《万历野获编》史源与张璁的形象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