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实践的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研究》聚焦于残疾人社区康复领域,探讨了循证社会工作在提升康复服务质量与效果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以社区康复为核心,结合循证实践的理论与方法,旨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社会工作模型,并分析其在残疾人社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书中首先分析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现状及其在社会工作介入中的不足,指出当前服务模式单一、理论支撑薄弱、服务效果检验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循证实践作为一种基于科学证据的创新实践模式,被引入残疾人社区康复领域。循证社会工作通过系统检索与运用科学证据,结合实际情况和专家观点,为服务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本土化的循证社会工作模型。该模型涵盖了需求识别、证据取得、综合分析、服务计划制订、干预实施、监督与评估以及持续支持等关键环节,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正念社会工作介入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为例,研究采用可视化文献分析、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检验了循证社会工作模型的适用性,并展示了其在提升服务对象康复体验与生活福祉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基于循证实践的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研究》还深入探讨了社会工作者对循证实践的认知、态度及实践经验,分析了循证社会工作在本土推行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与难点。研究强调了如何合理权衡循证决策中的证据权重、提升研究证据的“质与量”、促进证据应用的循环性与动态性、推动跨学科合作以及加强公共宣传与教育等关键问题。
《基于循证实践的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研究》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专业化与科学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也为国内循证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循证社会工作模型,研究为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推动残疾人全面发展及其融入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框架与行动策略。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001
第二节 研究目的 004
第三节 研究意义 004
第四节 结构与内容 008
第二章 文献综述 008
第一节 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 008
一、社区康复的起源与发展 008
二、社区康复的原则、内容与价值理念 011
三、社区康复的服务模式与成效 013
四、社区康复的研究进展与不足 015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研究现状 017
一、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基本理念 017
二、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的作用与路径 019
三、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研究进展与不足 021
第三节 循证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 022
一、循证实践的理念形成 022
二、循证实践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025
三、循证社会工作的历史溯源与发展 026
四、循证社会工作的学科价值 033
五、循证社会工作的模型发展 035
六、循证社会工作的研究进展与不足 037
第四节 循证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康复的研究进展 038
第五节 文献述评 041
一、研究主题方面 041
二、研究对象方面 041
三、研究内容方面 041
四、研究方法方面 042
第三章 循证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理论分析 044
第一节 循证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相关概念 044
一、社区康复 044
二、循证实践 045
三、循证社会工作 046
四、系统评价 047
五、随机对照试验 047
第二节 循证社会工作应用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理论支持 048
一、循证实践证据价值的理论依据 048
二、循证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053
三、循证实践应用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理论框架 060
第三节 理论述评 062
第四章 研究设计 066
第一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066
第二节 研究方法 068
第三节 研究技术路线 070
第四节 研究重点与难点 070
第五节 研究创新 071
第五章 循证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073
第一节 循证实践的基本原理 073
第二节 循证实践的一般过程 074
一、问题的提出 075
二、证据的取得 081
三、证据的质量与效力 083
四、证据的转化与应用 088
五、循证实践的成效评价 092
第三节 关于循证实践流程及证据标准的讨论 094
第六章 常见的循证实践过程模型 096
第一节 医学、护理学循证实践过程模型 096
一、Sackett模型 096
二、lowa模型 097
三、Rosswurm和Larrabee模型 098
四、Stetler模型 098
五、Johns Hopkins模型 100
六、PARIHS模型 101
七、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型 101
八、ACE明星模型 102
九、KTA知识转化模型 102
十、渥太华知识转化模型 103
十一、AHRQ循证实践模型 104
十二、Pipe等人的循证护理模型 105
十三、复旦循证护理实践模型和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 106
第二节 公共服务、管理学的循证实践过程模型 107
第三节 与残疾人社会工作相关的循证实践过程模型 108
第四节 不同循证实践模型的对比与讨论 109
第七章 循证社会工作模型在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本土化构建 120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0
第二节 研究设计 121
一、德尔菲评价法的基本介绍 121
二、模型指标的初步构建 124
三、问卷的制作与评价办法 129
四、问卷发放 130
五、专家遴选 130
六、统计方法及处理原则 131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32
一、问卷回收情况 132
二、三轮专家问卷统计分析 133
三、建立循证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模型及指标体系 147
第四节 讨论 149
一、本研究的贡献与创新之处 149
二、模型的适用范围与应用策略 150
第五节 总结 155
第八章 循证社会工作模型的应用与成效分析:以正念社会工作介入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为例 156
第一节 需求识别:肢体残疾人的社区康复需求分析 157
一、文献信息的初步整理 158
二、实地调研与分析 160
三、需求梳理与研判 161
第二节 证据取得与分析:正念疗法作为最佳证据的检验 162
一、可视化文本分析 162
二、正念疗法介入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系统评价 163
三、正念疗法作为最佳证据的综合分析 180
第三节 证据应用与成效检验:正念社会工作介入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 185
一、干预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185
二、成效监督与评估, 189
第四节 证据的持续支持:肢体残疾人康复成效的跟踪与
宣传 199
第九章 社会工作者循证知识、态度及实践现状研究 20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01
第二节 研究设计 203
一、研究对象 203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204
三、数据收集过程 204
四、数据整理与分析 205
第三节 研究结果 205
一、循证知识掌握情况 205
二、对循证实践的态度 206
三、循证实践应用现状 208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210
一、循证实践的困境与挑战 210
二、推进循证实践的有效路径 213
三、总结 215
第十章 综合讨论与分析 216
第一节 研究进展与突破 217
一、实现了循证社会工作的知识框架构建与创新 217
二、探索了循证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的融合新范式 218
三、剖析了循证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条件与困境 220
第二节 残疾人社区康复领域循征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与难点 221
一、权衡循证决策中的证据比重 221
二、发挥循证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多维作用 224
三、促进证据应用的循环性和动态性 225
四、提升研究证据的“质与量” 226
五、推动循证社会工作的公共宣传与教育 228
六、支持循证实践在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跨学科发展 229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230
参考文献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