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美学家维柯的《新科学》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著名比较文学学者奥尔巴赫和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研究都受到《新科学》的影响。维柯在《新科学》中对世俗与神圣领域之关系的探讨为我们重新思考世俗化理论和世界文学话语提供了契机。
《<新科学>、世俗化与“世界文学”》是一部从世俗化理论角度出发研究世界文学话语、从世界文学研究的角度介入当代世俗化理论讨论的著作。民族和语言历来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比较”框架,本书作者结合对维柯《新科学》的分析和对奥尔巴赫、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研究的考察,揭示出“世俗”、文字和作者等主题在世界文学话语建构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完善比较文学研究视野的重要意义。本书重新审视了萨义德的“世俗批评”思想,提出世界文学研究并不“世俗”的观点。书中提出的论点在中英文学界都具有原创性,为学界提供了理解、思考和想象“世界文学”的新视角。
导论
——《新科学》、世俗化与“世界文学”
第一部分
“‘世俗’批评”?
——《新科学》《摹仿论》与奥尔巴赫的伤疤
一、“如果……歌德不是歌德……”:奥尔巴赫的伤疤
二、“历史世界”、语文学、“关于神圣神意的理性公民神学”与黑格尔的幽灵
三、但丁、《喻象》与“世界文学”的救赎
第二部分
从创(natio)世(mundus)文字(gramma)到解构“解构”
——论维柯的”文字世界“与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
四、创(cnatio)世(mundus)文字(gramma):维柯的“文字世界”
五、契约、起源与“作者之生”
六、诸神黄昏之后: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与“文字世界”
参考文献
后记
张燕萍,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人文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全球南部研究、美学与批评理论。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世界文学”奠基性理论的历史与比较研究》,入选浦江人才计划,在A&HCI国际权威期刊《欧洲研究期刊》小说:小说论坛》和文集《劳特利奇文学与全球南部研究》等刊物独立发表英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