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俗称“拉魂腔”。柳琴戏是山东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柳琴戏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清末产生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的音乐唱腔是在花鼓、肘鼓子、四句腔、溜山腔、锣鼓冲子等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全部唱腔由基本腔色彩腔和民歌小调三部分组成。本书从柳琴戏的声腔起源、腔调、板式、腔词关系、创腔、过门、创腔拓展、演唱和音乐编配多方面对柳琴戏的唱腔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作者为柳琴戏作曲家,书中用了大量作者创作的柳琴戏曲谱,结合实例,生动体现了柳琴戏的唱腔魅力。
序
第一章柳琴戏的声腔起源
第二章柳琴戏的“腔”
第三章柳琴戏的“调”
第四章柳琴戏的“板”
第五章柳琴戏的腔词关系
第六章柳琴戏的创腔
第七章柳琴戏的过门
第八章柳琴戏的创腔拓展
第九章柳琴戏的演唱
第十章柳琴戏的音乐编配
附:柳琴戏唱腔选
一转眼来到了峄县城郊
置身田园才自由
石榴花它是我心血开
石榴花开着石榴情
谈爱情你怎懂风花雪月
不能让梦半圆打个水漂
同心携手到百年
你芳名就叫玉堂春
丢不开百里沃野黄金秋
天地无情妒英才
又一个透心亮的艳阳天
红梅赞
一路同行
苦渡终身在莲花庵
陆寅:1984年调入枣庄市柳琴剧团,1987年评为三级演奏员。1994年随团一同被并入枣庄市艺术剧院,1995年评为二级演奏员,1998年改为二级作曲,2002评为一级作曲。陆畅:2011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后跟其父陆寅学习柳琴戏作曲。首次发现了在传统柳琴戏中运用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的转调手法“隔凡”进行D、G调的频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