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本书介绍了 国内外杏种质资源和栽培的概况、杏新品种选育方法、杏育种方法的改进、杏新品种特性及其利用、育种种质的收集和调查、新品种和重要种质的分子鉴别方法等。该书也讲述了杏的生物学特征、花的结构及授粉等生育特性等,对 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育种植株培育、 植株性状调查方法、 新品系和新品种的培育、区域试验和良种审定、实生选种、新品种特性及其利用、利用新品种特性进行品种编组栽植等技术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本书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事杏树育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涉及了从种质收集调查、亲本选择到培育成新品种、利用分子图谱鉴别新品种的全过程。本书可供果树科研人员和农林部门人员阅读参考,分子图谱可作为鉴别品种和种质的参比图谱。本书可作为杏育种人员的参考书。
苑克俊,男,博士,研究员,1963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莒县。1981-1988年为山东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学生。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工作, 2000年获中国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此后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公派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留学、山东省政府自筹资金公派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留学。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课题负责人、山东省评审类高层次人才。牛庆霖,博士,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泰安市高层次人才,一直从事杏树抗逆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省级科研项目,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10余项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