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包含中华民族、特色以及教育理论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中华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的关键词之一,充分体现了该理论的中华民族属性以及对形成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期待;“特色”一词表明了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相较于一般的教育理论而言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生命力,其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性的强调以及共同体意识的根植;“教育理论”则是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立足于中国本土对教育所作出的理性认识,通过宏观层面的抽象分析和科学论证来对微观具体的教育实践进行指导。总而言之,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认识,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土建构的理论自觉、特色彰显的时代重塑和走向世界的民族性话语建设,也是应“两个大局”所作的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创新性探索,其核心要义在于将“四个共同”“四个与共”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中,强化受教育者的“五个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心灵深处。然而,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心灵深处植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落实推进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同心共筑中国梦育时代新人。基于此,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应在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指导下积极构建“思政课程”一“课程思政”一“潜在课程”三位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结构,探索以国家统编教材为载体、以灵活教学为依托、以教育实验为yin领的实践路向,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魂育人,并使其自觉地成长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践行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以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捍卫者。由此观之,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既是中国的教育理论,也是世界的教育理论,可以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选择,也能为解决人类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贡献来自中国的智慧和方案。诚然,这样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才是我们期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所追所求。
第一章 “两个大局”的时代意蕴
一、“两个大局”的时代必然
二、应对“两个大局”的战略特性
三、把握“两个大局”的未来指向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历史依据
一、自在的中华民族:互动与塑造
二、自觉的中华民族:阵痛与觉醒
三、自强的中华民族:复兴与和合
第三章 共同体理念探源及其价值逻辑
一、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探源
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三、习近平共同体理念的三重维度
第四章 创新探索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
一、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的理论基础
二、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的价值指向
三、中华民族特色教育理论的方位审视
第五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课程探索
一、培育时代新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目标
二、构建立体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结构
三、探索全方位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实施路向
第六章 教师先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师教育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提升教师素养的内在关系
二、教师专业发展取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师教育的意蕴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师教育的核心要点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师教育的双重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