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因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而享誉哲学和伦理学界。本书是施韦泽从“敬畏生命”这一独特视角解读中国思想史的专著,由两份关于中国思想史的手稿组成(分别完成于1937年和1939年、1940年之交),经过两位施韦泽研究者的精心整理,于1999年首次出版。在书中,施韦泽从印度思想与中国思想的亲缘关系、印度思想发展史等方面逐步过渡到中国思想史,探讨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佛教、基督教等各派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中的作用和地位,以独特的视角解读几千年的中国思想发展历程,丰富了中国思想史的宝库。通过比较两份手稿中不同的观点表达和颇有深意的页边笔记,我们得以充分了解施韦泽对中国思想之认识的创见和演变,从而肯定其在汉学界的地位。施韦泽是文化交流互鉴的代表,他试图将儒家思想中世界公民性的伦理观推广至全世界,在当今“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
德文版前言
德文版出版说明
序言
印度和中国思想史(19391940年稿)
I.印度和中国思想中神秘主义的产生
II.印度思想
III.中国思想
1.发端,古代的源头
2.孔子
3.道家神秘主义老子,庄子,列子
4.墨子
5.经典时代的批判性思想家、诡辩家,杨朱
6.孟子
7.草稿:佛教在中国
8.孔子学说的革新者
9.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0.中国思想被欧洲认识
11.民间伦理(《感应篇》),新时期的道士伦理
12.中国思想同印度及欧洲思想的比较
13.自19世纪中期开始的危机
14.欧洲对中国思想的新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