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该如何向当权者讲述真理?这一点为何至关重要?就规划未来而言,为什么500年的视野要优于5个月或者5年?为何历史——尤其是长时段的历史——对理解造成当今社会种种矛盾的多重过去如此不可或缺?撰写《历史学宣言》一书的目的就是向史学家及任何有感历史在当今社会该如何发挥作用的读者吹响战斗的号角。著名史学家乔·古尔迪和大卫·阿米蒂奇在经历了数十载术有专攻的专业发展之后,深刻洞悉了史学近年来出现的向长时段叙事回归的大趋势。在著者看来,这种大趋势对未来的史学学术及史学向公众的传播而言至关重要。本书观点鲜明、论证缜密,对人们论辩和思考数字化时代史学及众多人文学科所能发挥的作用颇有裨益,其受益者包括决策者、社会活动家、企业家,以及普通听众、观众、读者、学生和教师等。
总序
推荐语
中文版序
前言
导论 人文学科的篝火
第一章 后顾前瞻:长时段的兴起
第二章 有一阵子,长时段消退了
第三章 长短论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迁、公共治理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第四章 大问题、大数据
结论 史学的大众前景
索引
译后记
乔·吉尔迪,美国历史学家,埃默里大学定量方法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史学。大卫·阿米蒂奇,哈佛大学历史学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讲席教授,悉尼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名誉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思想史、国际史。孙历,史学 (世界史专业) 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翻译教学及文史类跨文化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大历史研究。2014年被选为国际大历史协会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