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序论》(1973年)中提出了“历史的诗学”概念,系统地开展历史书写过程中文学维度的研究。历史话语的“书写性”是“科学性”还是“文学性”?这是怀特思考的焦点,而论证历史话语的“文学性”,质疑历史研究领域的科学主义思潮是怀特工作的重心。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历史书写过程中文学性的衍生,话语转义,诗与史的关系演变史,历史书写中真实性与虚构性的关系,历史的危机与文学话语的救赎,以及怀特的历史的诗学与西方现代文论的关系等,比较系统、完善地阐释了怀特的历史的诗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导论 历史话语的文学性问题
第一章 海登·怀特研究的关键词
第一节 海登·怀特视野中的"元史学"
第二节 海登·怀特的历史贡献与影响力
第二章 "诗"与"史"的关系史
第一节 西方古代思想中"诗"与"史"之关系
第二节 科学主义历史话语:"诗"与"史"的分离
第三节 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话语:"诗"与"史"的相融
第三章 历史话语的解释策略
第一节 历史话语的情节编排解释策略
第二节 历史话语的形式论证解释策略
第三节 历史话语的意识形态寓意解释策略
第四节 历史话语的解释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四章 历史话语的"文学性"特征
第一节 历史的诗学"诗性"特征
第二节 历史话语的转义机制
第三节 历史话语的"文本性"特征
......
赵志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博士,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人员。现为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公示语翻译与规范、越剧剧本翻译与研究等工作,先后出版译著、编著、教材6部。兼职浙江省外文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翻译协会副会长,杭州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