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探讨在控制灌溉下,如何通过微生物菌剂的配施技术,优化再生水灌溉后的土壤微环境,进而提升水稻产量。本书详细分析了半生育期(拔节期前)、全生育期再生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评估了施加不同微生物菌剂缓解这些不利影响的效果。通过综合应用生物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本书揭示了微生物菌剂在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水稻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微生物菌剂不仅能够降低土壤盐分、优化土壤结构,还能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和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强其抗逆性和产量。这些发现不仅为再生水灌溉下的水稻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我国再生水利用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试验测试指标和计算方法
2.5 灌水量和空气温湿度
3 施加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再生水与清水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3.2 施加菌剂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3.3 再生水与清水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分蘖数的影响
3.4 施加菌剂对水稻分蘖数的影响
3.5 施加菌剂对水稻根、茎、叶、穗生长发育的影响
3.6 施加菌剂对水稻收获期倒伏性状的影响
3.7 施加菌剂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
陆红飞,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农业物联网系统与设备研发等。主持3项省级科研项目,主编专著1部,2023年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获2023苏州市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2022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特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EI论文9篇;申请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获批5项软件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