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题讨论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三位德国大哲指向未来的哲思,故立名为《未来的启思》。作者认为,在技术工业启动不久的19世纪中期,马克思就已经敏锐地洞察到了一个文明大变局,即自然人类文明及其精神表达系统的颓败以及技术统治时代新文明的形成。稍后尼采提出虚无主义断言,并且以“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之说重建形而上学,即他所谓的“未来哲学”;20世纪的海德格尔更在现象学哲学的推动下,尝试对技术文明的全面诊断和新生命世界经验的重建。凡此种种,构成未来哲学的准备性步骤。
自序
未来哲学的起源
第一章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
一、技术工业批判:马克思哲学的起点
二、异化劳动与资本社会批判
三、现代技术与马克思的社会理想
第二章
尼采与未来哲学的规定
一、晚期尼采的"未米哲学"概念
二、未来哲学的关联性/世界性
三、未来哲学的个体性前提:个体之思与言
四、未来哲学的技术性:政治统治或技术统治
五、未米哲学的艺术性:艺哲关系之重构
第三章
海德格尔与未来哲学方向
一、海德格尔与未来哲学的准备和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