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世纪供美国历史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一部史学史教材,是以美国新史学研究的视角对西方史学史的全面回顾,最早出版于1937年,之后,作者根据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也立足于当时美国新史学的蓬勃发展,在1963年做了重新修订。
《历史著作史》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史学史,不仅叙述了历史著作的编撰情况,更对这些历史著作进行了优劣的评判,并以新史学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叙述了历史学家对于研究历史的观点和方法的发展过程,追溯了西方史学发展的东方源头,预测了史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因此,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的这本教材,放在今天来读,仍然可获得很多真知灼见,巴恩斯对史学研究的预测有些已经成为现实,有些仍然是对史学未来发展的警示。
再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历史著作的起源
第二章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历史著作
第三章早期基督教的历史著作
第四章中世纪的历史著作
第五章人文主义和历史著作
第六章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教会历史著作
第七章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出现:发现的时代和理性主义的发展
第八章浪漫主义和历史哲学
第九章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影响下的历史著作
第十章批判史学的兴起
第十一章世界大战:历史学研究的衰落与崛起
第十二章历史学家视野和兴趣的扩大
第十三章文化史的兴起:文明和文化的历史
第十四章历史与人的科学
第十五章新史学和历史著作的未来
补充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哈里·埃尔默·巴恩斯(Harry Elmer Barnes,1889—1968),美国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西方社会的文化史,著有《新史学与社会科学》《西方文明史》等。曾于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后成为自由作家。20世纪30年代,国内学界已经翻译出版了他的著作,当时他的名字被译为“班兹”,他的《史学》(向达译,1930年版)、《史学史》(向达译,1934年版)和《新史学与社会科学》(董之学译,1933年版)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魏凤莲,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跨文化视野下的狄奥尼索斯崇拜研究》等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4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译著3部,其中,《简明新全球史》获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