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进一步挖掘龙眼功能性代谢产物有益基因资源,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转录组学分析、龙眼EC功能性代谢产物和生理生化测定分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龙眼EC响应不同光质的mRNAs、miRNAs转录组学分析,以及部分mRNAs、miRNAs与靶基因的qPCR验证。克隆了光响应基因(BRI1家族)和miRNAs前体,并进行光响应的表达验证以及部分miRNAs的功能研究。基于转录组的研究基础,探索生物反应器中蓝光对龙眼细胞培养及功能性代谢产物的影响。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植物光响应的研究进展
一、LED光调控技术
二、植物光响应的生理机制
三、光对植物功能性代谢产物的分子调控机制
四、蓝光信号网络
第二节植物细胞培养相关进展
一、植物组织培养
二、植物悬浮细胞培养
三、植物生物反应器
第三节龙眼主要功能性代谢产物及其作用
一、多糖的种类及功能
二、生物碱的种类及功能
三、类黄酮的种类及功能
四、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及功能
第四节植物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一、转录组测序技术
二、转录组测序在植物响应外界因素中的应用
……
福建省级高层次C类人才,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I区5篇、II区5篇)。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中共党员,生物学专业教授,中国生态学会数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生态学会副秘书长和常务理事、吉林省泥炭学会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吉林省动物学会理事。1997年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在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大学、东京农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工作,现任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教授、闽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