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西关系发展历史中最为关键的外交事件之一,其政治层面的影响已被众多学者广泛讨论;但同时,作为18世纪一次重要的科学考察,它所包含的科学探索内容却鲜有学术探讨。本书作者聚焦于来华使团的图像创作活动,通过梳理使团艺术家在本次旅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土地上对于互赠礼品、外交仪式、山川地貌、城市民人、科技文化等要素的观察和描绘,以及这些素材在其后的进一步加工与流传,强调了该图像创作过程中艺术、科学与外交的碰撞与融合。由此,作者指出,在18世纪的西欧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中国归来马戛尔尼使团各成员实际上具备了一种多元的中国观,这些观念付诸文字与图像,塑造了其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复杂认识。
第一章 “航向东方”
第一节 历史背景
第二节 华夏声名
第三节 艺术、科学与外交
第四节 文与图
第二章 “贡品”与“赏赐”
第一节 礼品交换
第二节 礼品差异
第三节 礼品之外
第三章 历史一刻
第一节 拜谒
第二节 缂丝挂毯之秘
第四章 旅途
第一节 海洋
第二节 陆地
第三节 全球自然史
第五章 中国风貌
第一节 城市与地形
第二节 “如画”美学
……
陈珊珊,香港大学艺术史博士,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已出版专著Art, Science and Diplomacy: A Study of the Visual Images of the Macartney Embassy to China, 1793(Springer Nature,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