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柏林墙倒塌,一个时代宣告结束。本卷是德国历史学家温克勒所著四卷本《西方通史》中的第三卷,它清楚地表明,1989~1991年的时代转折点仍未隐于尘烟,我们当下的政治现实就是在那时奠定基础的。
在东西方冲突的45年里,全球局势风云变幻:“第三世界”殖民地在阵痛中谋求政治独立;冷战中热斗爆发,核战争危在旦夕;军备竞赛趋近疯狂,裁军谈判僵持不下;西方学生骚乱上演,“布拉格之春”和“团结工会”运动兴起;苏联制度陷入危机,美国逐渐一尊独大……
温克勒按照时间顺序,精细梳理了西方世界以及亚洲、非洲、美洲等受冷战牵制或受殖民地区的历史,钩织起三条横向主线:一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经历了激烈与和缓阶段的交替;二是跨大西洋的西方国家逐渐构成一个整体,在超越民族的融合中发挥相对独立性与行动能力;三是苏联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变化,新的国际秩序逐步形成。
但在温克勒看来,冷战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福山所说的“历史的终结”,独元化的局面只是走向新的多元化时代的过渡阶段。柏林墙倒塌后,跨大西洋的“西方”是否还能继续拥有统治地位,是大可值得怀疑的。
《西方通史 从冷战到柏林墙的倒塌 上》
《西方通史 从冷战到柏林墙的倒塌 下》
陈迎年,陕西耀州人。文学学士,美学硕士,哲学博士。任教于华东理工大学,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美学、政治哲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关注“文明与现代化”问题,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研究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及现代新儒学。曾任哲学教研室主任、学院副院长,现为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智的直觉与审美直觉——牟宗三美学批判》《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的美学精神》等专著3部。在《文艺研究》《哲学分析》《现代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上海市哲社项目2项及其他市级项目多项。曾获上海市第八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