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达于全盛。随后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胡瑗、孙复开先河,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敦颐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陆九渊,至于王阳明将理学推向高峰;到顾炎武、王夫之及明末诸遗老在精神上的另辟蹊径。作者钱穆先生向我们展示,七百年理学,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理学家们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并对中国思想史产生极大的影响。
《宋明理学概述》目录参见目录图
钱穆先生(1895—199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也曾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1990年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