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外国电影在中国-袁庆丰自选集
收藏
评价
外国电影在中国-袁庆丰自选集
商品编号:8071206
ISBN:9787565737565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袁庆丰 柴剑平 编
出版日期:2024-09-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J905.1-53
页数:180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9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28.91 (4.9折)
原价:¥5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是以个案读解形式深度分析1949年后进入中国公映的外国电影的专门著述, 文字均源自作者的课堂讲稿, 讲稿将1999年前译制引进并引发重大反响的多部外国电影做了逐一研讨, 认为外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和文化影响, 几十年来与观众的世俗生活和审美理念存在着多方位的互动。限于篇幅, 本书仅选取了苏联、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朝鲜、越南、日本、印度和美国九个国家的代表性影片予以读解。
引言:外国电影在中国
总论:文化嵌入与社会回响
——1949—2019 年外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从《夏伯阳》看苏联早期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列宁在十月》的政治性传播与世俗化影响
阿尔巴尼亚电影与中国大陆电影模式的异同及文化解读
——以 20 世纪 70 年代公映的《海岸风雷》为例
罗马尼亚电影的英雄形象与中国大陆的民间解读
——以“文革”期间公映的《多瑙河之波》为例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朝鲜电影在中国大陆传播的文化机制
——以《看不见的战线》为例
越南电影与 20 世纪前 10 年的中国大陆社会
——以 1972 年译制公映的《琛姑娘的松林》为例
南斯拉夫影片与中国大陆电影文化语境的对接
——以 1973 年译制的《桥》为例
印度电影在中国大陆的世俗传播和文化影响
——以 20 世纪 70 年代末重新公映的《流浪者》为例
日本电影对中国观众的心理冲击
——以 1978 年译制的《追捕》为例
美国电影与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关联
——以 1978 年译制公映的《摩登时代》为例
主要参考资料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