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木版年画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肇始自唐宋,盛于金元,以粗犷奔放、构图简洁、设色独特、线条流畅、刀法古朴见长。经过明代的广泛发展,至明末清初达到极盛,画店、纸局遍布临汾、新绛、洪洞、曲沃、稷山、河津、襄汾、霍州、芮城、解州、蒲州等城镇农村,产品更是远销华北、西北、内蒙古以及东北等地。平阳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多为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美人娃娃、花鸟走兽、神鬼仙佛等,并随着年节时令和民情风俗而演变,是平阳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光彩夺目的华章。
序
第一章文化背景:华夏直根古河东
第一节平阳历史沿革:华夏第一都
第二节金代雕版业兴盛:大儒辈出,经学尤盛
第三节划时代珍品:年画始祖自平阳
第二章历史脉络:版画之兴,平阳启之
第一节隋唐、五代:木版雕印的肇始期
第二节宋、辽时期:木版年画商品化、普及化时期
第三节金代:平阳木版雕印“首冠当时
第四节蒙元时期:木版年画的兴盛时期
第五节明清时期: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
第三章艺术内涵:农耕文明古遗风
第一节题材分类:迎福纳祥、镇宅辟邪
第二节体裁分类:量体裁衣、制作周全
第三节艺术特征:以农立国、尧舜遗风
……
张惠玲,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文学博士。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研究领域:艺术学理论、艺术民俗学兼及艺术乡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