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专题形式讨论朝鲜“朝天录”记载的明代北中国地理景观, 分别对“朝天录”地理记载的内容与来源、“朝天”驿路及驿路制度、辽东“东八站”的建设、北中国军事景观、明代北京城以及明末朝鲜使团航海朝天所见进行阐述。从文本、制度、政治、军事、文化、海洋等方面解读朝鲜“朝天录”的相关地理记载, 不仅可以补充中国史料之不足, 为我们提供更加细致而全面的北中国图景, 亦为探讨朝鲜使者的活动、记忆、心态提供另外一个视角。
绪论
第一章 “朝天录” 地理记载的内容与来源
第一节 高丽朝到朝鲜朝中国纪录中地理内容的变化
第二节 朝鲜“朝天录”中的地理记载
第三节 朝鲜“朝天录”地理内容的来源
结语
第二章 明代朝鲜使团使行中国之驿路制度与驿路情况
第一节 明代朝鲜使团使行中国之驿路制度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朝鲜“朝天”驿路之情况
第三节 从“朝天录”看明代辽东“铺”与“堡”的混同
结语
第三章 建设、交涉与书写:明代辽东“东八站” 与中朝关系
第一节 明代辽东“东八站”地区的建设
第二节 嘉靖、万历年间中朝关于鸭绿江中江禁耕的交涉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朝鲜使者对“东八站”地区的记述
结语
第四章 明嘉靖至崇祯年间朝鲜使者的在京活动与城市记忆
第一节 宫廷官署:朝鲜使者朝贡之见闻体验
第二节 门禁森严:明代中后期的玉河馆门禁问题与中朝外交实态
第三节 玉河馆内:生活百象与日常记忆
第四节 墙垣之外:散落街巷的城市印象
结语
第五章 塑造“华”“夷”:明后期至明清易代之际朝鲜使行纪录中所见辽东文化景观之变迁
第一节 明代后期朝鲜使者所见之辽东军事文化景观
第二节 朝鲜使团对辽东军事文化景观的思考与批判
第三节 朝鲜使者眼中明清之际辽东文化景观的变迁
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刘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2006—2010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2010—2013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2013—2019年就读于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历史系。
研究方向为中朝关系史和东亚海洋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一项,主要论文发表于SSCI、A&HCI、CSSCI和ESCI等来源期刊,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