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对象是16世纪以来淮河下游湖泊分布与水系格局的演变过程。本书将淮河下游按照地貌单元划分为运西湖区平原、里下河平原、淮河入江河口区与沂沭河下游平原四个区域,对区域内的河流、湖沼与河口地貌的历史变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探究目前环境形成的历史过程,为今后制定全面周详的治理、规划措施提供历史借鉴。本书的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序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淮河流域概况
第二节黄河夺淮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研究对象的时空范围
第四节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第五节历史地貌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运西湖区平原湖泊分布与水系格局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16世纪以前运西湖区平原的河湖地貌
第二节16~17世纪运西湖区平原的河湖地貌变迁
第三节18世纪以来高宝诸湖的演变过程
第四节运西湖群演变的动力机制
小结
第三章里下河平原湖泊分布与水系格局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16世纪前里下河平原的河湖地貌
第二节1570年后里下河平原成为淮河下游入海通道
……
杨霄,1988年生于山东青岛。201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2019-2021年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历史自然地理,主要方向为历史时期流域地貌演化与河流地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