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碎影》是有名文史专家张中行的自传。张中行在88岁高龄时亲自执笔撰写了自己的一生,用平淡中蕴含真情、戏谑中藏着冷峻的文笔说出了人性,说出了常情常理。书中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及对生命的思考,全面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灵魂深处朴实的一面。启功先生曾经评价张中行先生的自传是“写思想的自传”。本书也是先生对中国百年沧桑变迁的冷峻思考,是这位国学大师坎坷人生的心路坦言。
流年碎影上
弁言1
乡里1
族属9
生计17
灾祸25
节令31
蒙学内外39
乡里旧人47
童心57
歧路66
通县72
师范学校的朝朝夕夕78
课内课外86
余兴94
前辈留影102
同窗忆旧110
常态之外124
进京130
北大释地136
课程143
学术空气151
自由与容忍159
讲理166
图书馆171
前辈掠影179
同学点滴200
日常生活220
小见闻和大见闻229
天津一年239
保定一年248
婚事257
伤哉贫也(一)277
又一红楼284
知的探险293
尊师重道303
生计314
上海之行321
覆鹿亡羊332
旧业337
《世间解》343
病痛留痕353
中年361
佟府旧迹366
迎新379
望尘莫及383
花事388
玩赏之癖396
开明旧人406
语文教育413
劳我以生422
既往咎之429
“三五”之厄434
伤哉贫也(二)441
辛安亭448
流年碎影下
汉语课本453
小红楼469
旧二院475
稻粱谋480
整风之风485
末次省亲496
跃进的动荡503
饥饿510
迎母送母517
明日难明522
天降下民529
拮据之苦539
山雨欲来546
倒地声声551
龙套生涯558
红卫风起566
使民战栗571
抄风西来579
割爱种种586
李也鲁593
斯文扫地及其他600
且说有罪607
刘佛谛614
准备离家622
南徙从戎630
地理志635
劳动种种640
大搬家小搬家648
改造课程652
批斗再而三658
探亲666
校友忆存672
识小录681
解职还乡687
少小离家老大回691
困难重重698
劳而食705
消长日短日711
叙旧718
乡党727
口腹之享736
天佑下民741
终日驰车走752
复其见天地之心758
十年而后返764
两饭店769
北行南行773
有关文言的工作781
负暄三种793
写作点滴799
杂学杂家805
试论人生812
予岂好辩哉820
自知乎?自信乎?827
选来选去833
旧地新情840
又一家乡848
游踪记略856
滥竽上座870
又迁880
心坏了887
先我而去895
情网907
自我提前论定918
住笔小记924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字仲衡。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教于中学、大学,亦曾编过期刊。1949年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
先生涉猎广泛,遍及文史、哲学诸多领域,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先生、金克木先生合称“燕园三老”。著作先后出版有《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作文杂谈》《负暄琐话》《文言和白话》《负暄续话》《禅外说禅》《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谈文论语集》《负暄三话》《说梦楼谈屑》《横议集》《说书集》《流年碎影》《说梦草》《散简集存》《张中行全集》等。其中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见识深邃,文笔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