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利己主义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看似无私地关心他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的获得;而利他主义则认为,在特定情况下,我们可以出于他人利益而关心他人,而非出于自身利益。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社会心理学家们转向对人性进行实验室实验,以科学手段解决这一关于人类天性的争论。相关实验着重探讨共情关心这种以他人为中心的情绪,即根据对需要帮助的他人福祉的感知而产生的情感,是否会激发利他动机去消除这种需求。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测试共情关心所产生的动机的性质,确定其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从而回答了“是什么让我们采取行动”这一基本问题。
本书以侦探小说般的手法,通过众多研究以及试图审查各种激发动机的“嫌疑人”,追溯对利他主义的科学探寻历程,并得出了一个令人意外又惊喜的结论:由共情引发的利他主义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第一部分上下求索
第1章千年之辩的人性追问/002
第2章实验也许是验证利他争议的不二之选/015
第3章利他实验的重大疑团/032
第二部分抽丝剥茧
第4章我们会为了避免羞耻或内疚而去帮助他人吗/060
第5章我们真的会为了追求自豪感而去做好事吗/081
第6章我们提供帮助真的只是为了感觉更好吗/100
第7章我们真的能从他人的快乐中得到快乐吗“/113
第三部分拨云见日
第8章关于利已猜想新的可能性/134
第9章他人是自我的镜子还是影子/145
第10章关于利他的探索终于落下帷幕/167
第四部分处之绰然
第11章一个人真能这样无私吗:利他行为的前提/184
……
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