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贫苦出身,使得他对底层民众的心理和生活有着极其深刻的了解,为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最终成就了这样一部载尽社会苦难的作品。
1936 年,老舍的朋友与他偶然谈到在北平时用过的一个车夫,这个车夫买了车又卖掉,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还是受穷。老舍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小说题材。老舍的朋友又说到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岂料转祸为福,他乘着军队移动之际,偷偷牵回三匹骆驼。这两个车夫的经历,车夫和骆驼,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核心。
《骆驼祥子》以 20 世纪 20 年代的北平为背景,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艰难而贫苦,老舍在描绘祥子的同时,也勾勒出在这个旧社会下遭受苦难的普罗众生,“笔尖滴出血与泪来”。
导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丛书主编
姚建彬,男,文学博士。湖南汉寿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