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会带给人们关于权力、生命力与繁衍力的印象,因此在上古时期它便成为了很多原始氏族人类所崇拜的神祇或图腾。基督教在诞生的早期曾经与这些信仰公牛的异教宗派产生了激烈的争斗,最后用“犍牛”这个词替换了代表着异教信仰的“公牛”。从此以后的几百年间,犍牛便以沉稳、平和、勤力劳作的形象出现在西方文化谱系中,并与象征着丰产和繁殖能力的牝牛一起,构成了欧洲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图景。但自16世纪以来,赌牛与斗牛的运动重新风靡于世,把公牛的各种文化意象带回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并在最近几十年间引发了各种激烈的争论。作者立足公牛在欧洲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内涵,从神话传说到现实生活,漫谈公牛的文化史。
引 言
1 原牛(欧霍克)
2 从原牛到家牛
3 关于野牛与家牛的神话传说
4 公牛可曾是元始之神?
5 基督教语境下的公牛
6 从动物图鉴到百科全书
7 纹章与符号中的隐喻
8 乡间母牛
9 斗牛运动
资料来源与参考文献
图片授权
致谢
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1947年出生。历史学家。在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担任研究员,是一名享誉全球的色彩历史学专家,但同时也是动物文化史学界的达人。他于1972年发表了以《中世纪纹章系统中的动物意象》为题的博士论文,并从此沉溺于动物符号象征学与动物文化史学的研究中,多部专著已出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