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基于政治哲学视角的文学评论集,作者选取了三部世界文学名著作为切入点来讨论现当代政治哲学问题。作者认为小说伴随着现代而诞生,记载了现代个体的希望、恐惧、苦难和伟业。透过小说这扇窗户,对现代之本质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能有一种深入的了解。《格列佛游记》问世于现代国家诞生之初,是一部革命后文学;小说以一个游历者或探险者的眼睛,展望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预言了作为现代国家之重要特征的技术统治。卡夫卡小说含义隽永,对现代国家另一重要特征——官僚统治——的揭示,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新型政治的“可见性”的丧失,很大程度上正是技术统治和官僚统治的深化的结果,二者联手打造了现代国家机器。奥威尔小说是一部政治“预言”,是对如何化人为物、“机器”组装的完整流程的“见证”,进入21世纪,人们或许会愈发认识到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作为“机器”的国家》是一篇政治学色彩较浓的论文,因其主题与本书所收三篇文学评论的主题遥相呼应,故收作附篇。
小说与个体(代前言)
一古典“世界”的坍塌与现代“个体”的诞生
二知人与自知
三自我创造、自传与小说
四个体作为问题
五个体的终结与小说的终结
六想象:个体联合的另一条道路
七鲁迅对个体问题之解答
余论
《格列佛游记》与古今政治
引子
一飞岛之国:技术理性与现代国家
1.《格列佛游记》的核心问题
2.飞岛国的“统治艺术”
3.“下降”的古今差异
4.技术政体:一种全新政体的诞生
二慧骃之国:道德理性与“自然状态”叙事
1.慧骃的“理性”及其困境
2.慧骃国故事:现代自然状态理论的一种竞争性叙事
三《格列佛游记》的意图
……
洪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等。著有《<格列佛游记>与古今政治》《本原与事变——政治哲学十篇》《心术与治道》《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译有柏拉图《政治家》、卢梭《论语言的起源》、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寻找政治》等。任《复旦政治哲学评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