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是人类对未知的渴望,而这种对未来的畅想,必将成为推动科学进步的源源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可知、可感、可及的科幻场景,已经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用意念控制行动的脑机接口、让凡人成为“超人”的机械外骨骼、堪比顶尖外科医生的纳米机器人,等等,已经从科幻走进现实。那么,科幻家天马行空的科技想象,哪些可以走进现实,哪些又纯粹是幻想呢?就让中国一线科学家和科幻作家的这场跨时空碰撞,带我们走进未来世界,探寻科技的无限可能。本书结合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评选出的“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邀请中国前沿科技领域的11位一线科学家,以天马行空的科幻想象作为载体,对这些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进行了理论拓宽和实践。这是科技与艺术、科幻创作者与科技工作者的一次奇妙结合,让我们可以看到“硬核科技”领域中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Top1
太空电梯:到底是科幻还是未来的交通革命
科幻作品中的太空电梯
是什么卡住了太空电梯的"脖子"
碳纳米材料——太空梦想的基础
越来越多的碳纳米身影
会"长高"的碳纳米材料
会跳舞的"超级橡皮筋"
太空电梯技术发展简史
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Top2
赛博空间:众声喧哗还是"同一个地球村"
科幻作品中的赛博空间
什么是赛博空间
人工智能有没有自我意识
人机关联,谁是主体
未来=无缝穿越的虚拟和现实
人文理性与造世伦理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简史
……
本书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CC讲坛主编,邀请了11位中国前沿领域一线科学家对“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进行了深度解读。11位科学家分别为:
魏 飞,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翟振明,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哲学教授
洪 波,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聂广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马晓途,北京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许 进,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王健君,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丹惠,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
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专家
向 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包爱民,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