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和辻哲郎的代表作之一,可以视作其皇皇巨著《伦理学》的绪论和方法论预备。在本书中,作者首先厘清了“伦理”“人间”“间柄”“世间”“存在”等关键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伦理”是人间共同态的存在与根底、伦理学是“人间之学”的观点;接着,和辻回溯了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的西方伦理学史体现出的人间观,尤其展现出他对于人的“共同态”(相对于近代西方个人主义之“个人态”)的侧重;最后,通过与西方现象学、诠释学的对话,和辻试图以诠释学方法为伦理学体系的塑造开辟道路。本书被认为是日本伦理学的革新之作,其对伦理学基本概念的诠释、对西方伦理学史及现象学、诠释学方法的审视,都富有学术价值,是的经典。
序001
上编 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的意义
1.“伦理”一词的含义003
2.“人间”一词的含义011
3.“世间”或“世之中”的意义022
4.“存在”一词的含义031
5.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之构想039
6.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043
7.康德的人学058
8.柯亨的人间的概念之学071
9.黑格尔的人伦之学087
10.费尔巴哈的人间学128
11.马克思的人间存在141
下编 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的方法
12.人间之问157
13.被问的人间165
14.作为学科的目标172
15.通向人间存在的道路187
16.诠释学方法204
索引224
译后记243
和辻哲郎(1889-1960)日本兵库县人,哲学家、伦理学家、文化史学家,曾任日本伦理学会会长,其伦理学体系被称为“和辻伦理学”,他在日本文化史、文化人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代表作有《风土》《孔子》《古寺巡礼》(以上三书皆有汉译本)、《作为人间之学的伦理学》《伦理学》等,有《和辻哲郎全集》(日本岩波书店,全20卷,1961-1963)存世。汤恺杰,男,1992年12月出生,广西桂林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现任职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日本哲学、民间信仰、基督教神学、中国景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