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太空探索通史:从古代世界到星际未来的发现之旅 2024首都科
收藏
评价
太空探索通史:从古代世界到星际未来的发现之旅 2024首都科普好书
商品编号:7878762
ISBN:9787542879646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 [美]罗杰·劳尼厄斯 郑永春,郑永春 刘晗译
出版日期:2024-01-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V11
页数:420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4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00.98 (5.1折)
原价:¥19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史密森学会策划出品的《太空探索通史》一书中使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史密森学会珍藏的约600张照片和插图,以及图表、地图、卫星图像和统计数据等,史料丰富,内容全面且具有权威性,是一部完整钩沉地球人类太空历程的鸿篇巨著。纵观历史,人类一直对太空深深着迷,从公元前700年巴比伦天文学家绘制行星轨迹,到古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建造的早期天文观象台,再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和人类登陆月球,以及如今,一些私人企业和国家政府部门大力投入太空探索领域。航天史学家罗杰·劳尼厄斯以全新的视角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讲述了数千年来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对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件和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生动地呈现了史无前例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古人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重大天文发现;近几十年来,技术和机械方面的突破,使人类探索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星球。作者还揭示了太空探索的未来,预测了即将到来的太空旅行和人类作为外星物种的可能性。中文版由行星科学家、卡尔·萨根奖获得者郑永春和翻译学博士刘晗合作翻译。为了让中国读者了解更多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历史与成就,郑永春为中文版撰写了《中国太空探索简史》作为附章。全书沿用英文原版的图文对照设计,精装大开本,全彩印刷。对所有太空爱好者以及对科学发现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部必备藏书。它将指引我们仰望星空,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放眼全球,助力中国航天征程。
前言
第1章 为太空探索奠基
第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太空探索进程
第3章 太空探索成为现实
第4章 开启太空时代
第5章 登月竞赛
第6章 新国家,新使命
第7章 航天飞机与空间站
第8章 红色星球的诱惑
第9章 火星之外
第10章 对太空探索的渴望
附章 中国太空探索简史
扩展阅读
译名对照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罗杰·劳尼厄斯(Roger D. Launius),航天史研究专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副馆长,1990—2002年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席航天史学家。编撰了三十余部航天史方面的图书,作品两次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历史类图书奖。 译者简介 郑永春,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主要从事太空探索与科学教育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 论文50余篇,发表科普文章400多篇,在全国33个省(区、市)的500多所大中小学做过科普报告。著有《神奇的新能源》《科学原来这样学》《浩瀚的宇宙密码》《火星零距离》《飞越冥王星》《太空地图系列》等20多本科普图书。被授予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有功人员奖、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奖、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奖、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等。作品曾获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联系邮箱:zyc@nao.cas.cn。 刘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获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翻译文化史研究。译有《宇宙中最微小的光》《哈勃的宇宙》等书。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