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研究》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问题为中心,共分五章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诞生”、“国际刑事法院遵循的刑法原则和适用的法律”、“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罪行”、“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合作及其前景”等重点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将来成为缔约国提供法律支持。
前言
第一章国际刑事法院的诞生
第一节现代其他国际刑事司法机构
一、二战后设立的两大国际军事法庭
二、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的两大国际刑事法庭
三、国际国内混合型法庭
第二节国际刑事法院的酝酿和建立
一、《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通过
二、《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生效
三、国际刑事法院的组成
本章结语
第二章国际刑事法院遵循的刑法原则和适用的法律
第一节国际刑事法院遵循的刑法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个人刑事责任原则前言第一章国际刑事法院的诞生第一节现代其他国际刑事司法机构一、二战后设立的两大国际军事法庭二、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的两大国际刑事法庭三、国际国内混合型法庭第二节国际刑事法院的酝酿和建立一、《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通过二、《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生效三、国际刑事法院的组成本章结语第二章国际刑事法院遵循的刑法原则和适用的法律第一节国际刑事法院遵循的刑法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二、个人刑事责任原则三、一事不再理原则四、无罪推定原则第二节国际刑事法院适用的法律一、国际刑事法院与国际法院法律适用的不同二、国际刑事法院适用的法律本章结语第三章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罪行第一节灭绝种族罪一、灭绝种族罪的历史演变二、《罗马规约》中的灭绝种族罪三、关于灭绝种族罪的争议第二节危害人类罪一、危害人类罪的历史演变二、《罗马规约》中的危害人类罪三、关于危害人类罪的争议第三节战争罪一、战争罪的历史演变二、《罗马规约》中的战争罪三、关于战争罪的争议第四节侵略罪一、侵略罪的历史演变二、《罗马规约》及其修正案中的侵略罪三、关于侵略罪的争议本章结语第四章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第一节国际刑事管辖原则一、属地管辖原则二、属人管辖原则三、保护管辖原则四、普遍管辖原则第二节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补充性原则一、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性质的各种主张二、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补充性原则第三节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效力范围一、属时管辖二、属地管辖三、属人管辖四、属物管辖第四节国际刑事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先决条件一、国际刑事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先决条件二、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对非缔约国的延展第五节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启动机制一、缔约国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情势二、联合国安理会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情势三、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自行调查犯罪第六节国际刑事法院正在审理的相关案件及法律分析一、乌干达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的有关圣灵抵抗军的情势及法律分析二、联合国安理会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的达尔富尔情势及法律分析本章结语第五章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合作及其前景第一节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司法合作体制的脆弱性一、《前南国际刑庭规约》关于司法合作的主要规定二、前南国际刑庭的司法合作状况第二节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之间的司法合作一、缔约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合作义务二、非缔约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合作三、国际刑事法院与国家之间的合作障碍第三节美国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立场一、美国反对《罗马规约》的理由二、美国应对国际刑事法院的策略第四节中国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立场一、中国反对《罗马规约》的理由二、保护中国利益的措施本章结语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张贵玲女,生于1964年8月。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教研室主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曾任法学院副院长(具体负责教学科研工作)。
1987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经济法学);2008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国际法学)。曾出版《国际私法概论》、《法学基础教程》等3部著作;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刑罚轻重的理性思考与合理方向》、《我国民事证据责任制度之检讨与重构》、《论债权人代位权制度》、《论危害人类罪》、《试析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非缔约国的关系》、《国际刑事法院与联合国安理会的关系》、《论侵略罪》、《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新发展》等30余篇论文;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