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批判哲学的批判 康德述评 李泽厚经典力作
收藏
评价
批判哲学的批判 康德述评 李泽厚经典力作
商品编号:7866625
ISBN:9787559674098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作者: [中国台湾] 李泽厚;磨铁文化 出品
出版日期:2024-04-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561.31
页数:532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5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45.76 (5.2折)
原价:¥8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被看作是有关康德哲学的最佳中文著作,因为书中扫除了陈陈相因的论调模式,既论述了康德先验论在哲学史上的枢纽意义,也谈论了认识论(真)、伦理学(善)、美学和目的论(美)三大领域中的主要哲学问题究竟何在。本书从一个中国哲学家的视角来探讨康德哲学,创造性地将儒学、马克思主义和康德哲学结合起来。运用实践观点对上述问题逐一予以具体剖析,进而申说其本人的哲学,并强调使用和制造工具是人类社会的根基,以“人类如何可能”回应了康德的著名课题。
内容提要
第一章思想来源和发展过程
一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政治倾向
二思想资料
三牛顿和卢梭的决定性影响
四前批判期
五“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列宁)
六关于“回到康德”的现代思潮
第二章认识论(一):问题的提出
一所谓“批判哲学”
二“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三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四“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
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
五“综合”是改造对象
六关于数学的本质
第三章认识论(二):空间与时间
一时、空是所谓“感性直观形式”
二“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
三现代西方哲学批判康德的时空观
四“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恩格斯)
第四章认识论(三):范畴
一范畴作为“知性纯粹概念”
二“先验构架”
三“知性的先验原理”
四自然科学因果性理论中的康德主义
五“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恩格斯)
第五章认识论(四):“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
二“主观演绎”
三“客观演绎”
四“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相互依存
五康德反对“自我”心灵实体
六黑格尔的“自我意识”
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八“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六章认识论(五):“二律背反”
一“先验幻相”与辩证法
二四个“二律背反”
三“不能避免矛盾”(恩格斯)
四四个“二律背反”的特殊性
第七章认识论(六):“物自体”
一“物自体”作为感性的来源
二“物自体”作为认识的界限
三“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
四“物自体”作为理性的理念
五由认识论到伦理学
第八章伦理学(上):道德律令
一反对经验论幸福主义
二“普遍的立法形式”
三“人是目的”
四“意志自律”
五“康德只谈善的意志”(马克思、恩格斯)
六善恶概念与道德感情
第九章伦理学(下):宗教、政治、历史观点
一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与“至善”
二宗教观点
三法权、政治观点
四历史理念
五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列宁)
六社会理论领域中的康德主义倾向
第十章美学与目的论
一《判断力批判》
二“美的分析”
三“崇高的分析”
四“美的理想”“审美理念”与艺术
五有机体组织
六机械论与目的论的“二律背反”
七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
八“人是依照美的尺度来生产的”(马克思)
后记
再版后记
"李泽厚(1930—2021)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家。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其研究涉及美学、伦理学、康德哲学、中国思想史等诸多领域,代表作包括《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哲学纲要》等。 "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