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整个印度教的瑜伽传统进行了梳理,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瑜伽的概念、流派、源头和年代史进行了一般的交代;第二部分按照思想史的演进顺序,从印度经典文献中的瑜伽思想、代表性人物的瑜伽观点、重要的瑜伽流派、各种瑜伽修习方式等方面,呈现瑜伽思想几千年来的发展脉络,以及形形色色的瑜伽理论与修习。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瑜伽思想的发展历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书稿已通过文轩审读室审读,现重新申报选题。
第一章瑜伽的基础001
第一节瑜伽是什么?001
第二节瑜伽文化源头027
第三节瑜伽思想史断代说法043
第二章吠陀时代的瑜伽058
第一节吠陀文献058
第二节吠陀的神话世界062
第三节大众的瑜伽:祭祀与咒法070
第四节见者的瑜伽:找到被黑暗隐藏的太阳077
第五节对待生死的现世乐观主义081
第六节寻找大一083
第三章梵书时代的发现“自我”090
第一节“物极必反”090
第二节梵我同一思路的确立095
第三节轮回说的起源101
第四章奥义书时代的思想革命104
第一节开出内求之路104
第二节奥义书文献108
第三节认识自我112
……
朱彩红,云南大学哲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印度哲学、宗教哲学,译著和专著共十余本,包括《〈瑜伽经〉讲什么》《意识瑜伽》《观念的力量》《〈数论颂〉译注》《帕坦伽利〈瑜伽经〉之光》《瑜伽与冥想的秘密》《辨喜传》等。